赵新艳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4300)
据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的发病率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如果在发病后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极易导致脑、心、肾和免疫系统的损伤,若并发症严重可能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2]。因此,如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逐渐成为儿科护理人员的努力重点之一[3]。本研究把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的作用总结,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180例,男93例,女87例,年龄在9个月至14岁,平均(6.43±3.30)岁;将所选病人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经比较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进行比较。
对照组病人采取普通护理措施,主要有观察病情、处理症状、静脉滴注、药物管理和生活方面的护理等普通护理措施。研究组病人则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语气要温和,还可通过一些安抚性动作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沟通的桥梁,叮嘱患儿家属陪伴,以降低患儿的陌生与不安感;告知其治疗过程是安全的,及时对表现勇敢的患儿给予表扬来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呼吸道管理
病人的呼吸道要保持畅通,通过雾化吸入治疗(2次/d,每次30 min),和拍背的方法帮助患儿排痰,若此过程中患儿哭闹,立即停止治疗,并安慰患儿,待其平静后再继续治疗。若年纪稍大的患儿可以指导其自主排痰,若病人年纪较小,要采取变换体位和叩背来帮助其排痰;相关护士要注意病人的口腔分泌物,若分泌物较粘稠要及时清理,并用呋喃西林进行消毒;通过佩戴牙垫来防止病人咬伤舌头。
1.2.3 用药护理
一般来说,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多选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品[4],但该类药品对胃肠道会有刺激作用,容易导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待病人进餐后再给病人输液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口服维生素B6止吐;为了防止病人出现静脉炎和心力衰竭,在给病人静脉滴注时,滴注速度要控制在8~12滴/min[5]。
1.2.4 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体温和心率的情况改变,防止高热惊厥的出现,对于体温较高的患儿采用冰敷头部,温水敷脸,乙醇擦拭身体和腋窝等方法来对患儿进行降温。为了防止病人发生口腔感染,要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若患儿体温下降,要注意皮肤的清洁。若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再给予口服退热药物治疗,但是因为此类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尽量不要使用[6]。
1.2.5 咳嗽护理
咳嗽是保护性反射的一种,能够帮助肺部炎症的吸收和帮助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所以要指导患儿咳嗽,若其无力咳嗽,要勤给患儿改变体位,指导家属给病人正确的拍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以助于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若患儿咳嗽比较严重,可以给予苯巴比妥等药物镇静止咳治疗,但不宜太多次给药。对于痰液粘稠咳出困难时,进行吸痰治疗,必要时进行吸氧或超生雾化吸入治疗。
1.2.6 发热护理
对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进行严密观察,若体温不稳定,每隔2~3 h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时,每隔6~10 h测一次体温。若病人的体温在37.5~38.5 ℃,可以不给予退热措施,同时叮嘱病人多喝水;若病人的体温在38.5~39.5℃,可进行头部冰敷,温水擦脸,酒精擦洗颈部和腋窝等方法降温。若降温效果不好,可给予布洛芬液等解热镇痛药口服,不过因为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所以要尽量减少使用。
1.2.7 饮食与运动护理
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严重低氧并有心力衰竭的病人要暂禁食水,待病人呼吸平稳后再进食水。医护人员要指导家属对患儿加强日常营养摄入,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病人治疗期间要多喝水,可在水中加入金银花或板蓝根等中药,帮助维持病人的体温平衡。若患儿出现口腔溃疡,可用呋喃西林液漱口进行治疗。鼓励其积极进行户外有氧锻炼,主要是呼吸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尽早康复出院。
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疗效、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产生率。临床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7]。①显效:治疗7 d后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和肺部哮喘音均得到明显减轻;②有转:治疗7 d后,体温正常,患儿咳嗽和肺部哮喘音缓解不明显;③无效:治疗14 d后,患儿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加重。
本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显著,则统计学有意义。
研究组病人在患者满意度、治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且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小的微生物就是支原体,该微生物由于没有细胞壁而表现出高度的多形性,所以其种类较多,从而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比较大[8]。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力不足,所以成为支原体侵犯的高危群体,支原体感染后的病人易出现小儿肺炎,从而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威胁,更甚者会导致患儿死亡,所以在临床上尤其重视。小儿肺炎的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节,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较多,该病的疾病产生率大约为30%,是儿童群体呼吸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9]。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一的临床治疗已经不再作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护理服务质量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成为衡量指标之一[10]。本实验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不同的患儿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在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除此之外,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我院通过对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促进呼吸功能改善、保障呼吸道通畅、药物护理、发热控制、合理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护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不仅明显改善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还可以很好地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产生。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感染病人的护理中可以促进呼吸功能改善、保障呼吸道的畅通,提高有效治愈率,减少胃肠道反应、静脉刺激和皮疹等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