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转基因产业,专利将是绕不开的坎

2018-11-08 05:22马爱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抗虫商业化转基因

文/本刊特邀记者 马爱平

据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判定,孟山都的两种转基因棉花品种“保铃棉”和“保铃棉二代”的专利不再执行。为此,围绕孟山都和其专利受让方——印度Nuziveedu种子公司之间长达三年的关于未付专利费的法律纠纷,算是终结。同时,法院的判决也意味着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在印度的Bt转基因抗虫棉的知识产权失效。

一个基因专利可垄断一个产业。“在转基因问题上,不掌握基因专利等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必然受制于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告诉中国农村科技记者。

在转基因作物方面,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商业化生产,没有批准其他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商业化种植大豆等其他转基因作物,发展转基因产业,专利将是我们绕不开的坎。

无法通过“技术秘密”保护必须依靠专利

林敏说,尽管我国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加强,三是新一代产品研发亟待突破,四是产业化环境亟待改善,已成为我国转基因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那么,转基因专利又为何会至关重要?

“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逆向工程非常容易实现。如今DNA测序非常简单,通过向商业测序机构购买服务,大规模的测序很容易破解转基因产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记者,从头设计研发一个转基因产品很难,是高新技术,但如果有一个转基因产品做出来了,再仿制它就很容易,好比写一本《红楼梦》很难,但大量印刷则非常容易。

“目前,国际上产业化的基因主要是抗虫抗除草剂基因这两大类,其他的基因(比如有高产、抗旱、养分高效的基因)在基因克隆上目前还没有重大突破,国际上也没有重大突破,没有垄断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戴景瑞说。

转基因无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必须靠专利来保护。

因为只有如此,一个基因才能造就一个产业。

林敏介绍,利用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培育的第一代转基因作物,1996年产业化到2016年种植面积增长了110倍,种植面积累计达21亿公顷,获得5.74亿吨作物的经济收益,价值达1678亿美元。

在掌握以核心技术支撑的专利后,就有可能带来的是垄断。

“孟山都、杜邦先锋等5大跨国公司利用其基因专利和品种,已控制着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2015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40%。美国仅孟山都、先锋两家跨国种业公司就占全球种业市场34%份额。”林敏说。

以巴西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和印度转基因棉花产业化为例,这两个国家虽然产业化发展很好,也大量出口转基因产品,但其核心技术如所采用的基因,还是始终被孟山都控制。

“如果我国没有自主的抗虫基因,中国国产抗虫棉就不可能占据国内95%的市场。”林敏说。

我国专利面临严峻的国际挑战和市场竞争

纵观全球,美国仍是转基因作物第一种植大国约占全球40%,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国际挑战和市场竞争。

“1996-2018年,美国转基因作物受到美国农民的热烈追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普及率不断提高,近几年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的转基因普及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丝毫没有减退迹象。”武汉金玉良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富告诉记者。

1996年,美国率领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至今已经23年。

今年6月29日,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全美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主要转基因作物普及率。

刘定富团队根据美国官方历年的数据分析得出,从1996年开始直到2018年,美国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基本上是逐年增长,仅2015年随着棉花面积下降18.4%和玉米面积下降2%,转基因作物总面积有所下降。

虽然近几年美国因为主要作物基本普及转基因品种而有所放缓。但是,1996-2017年,无论是美国还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几乎都是直线增长。

数据显示,1996年,美国种植了约15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棉花、大豆和玉米,当年全球共种植170万公顷,美国占88.2%。2017年,美国种植了750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苜蓿、南瓜、木瓜、苹果、马铃薯等,全球共种植1.898亿公顷,美国占39.5%。

“美国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球转基因面积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这是其他国家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结果,美国仍然是转基因作物的第一种植大国,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40%。”刘定富说。

尤其是,转基因油菜和甜菜在美国的普及率基本上100%,转基因苜蓿的普及率也在提高,转基因木瓜、南瓜在稳定应用,转基因苹果、马铃薯在快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业化的转基因性状,早期是抗虫和抗除草剂,之后又将二者结合,称之为复合性状。刘定富介绍,在美国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复合性状比单一抗虫和单一抗除草剂更受欢迎,复合性状玉米和棉花的普及率已分别达到80%和82%,复合性状大豆也在快速发展。2018年转基因大豆已成为美国第一大作物。

“美国23年的数据和事实说明转基因作物为美国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美国农民没有收益绝对不会花高价购买转基因种子,何况23年来长期如此;被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不存在安全问题,因为若有问题,美国人民不可能23年来不投诉政府,美国农业部、食药局、环保署也不可能坐视不管;反对转基因、质疑转基因的国家和地区,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历史大机遇面前不仅丧失了先机,而且落后了至少20多年。”刘定富说。

在转基因专利方面,我国情况如何?

“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势头仍然强劲,中国专利与国际先进仍有差距。比如从2011年开始,我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的专利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究方面尚在起步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王友华告诉中国农村科技记者,他和同事的论文《全球转基因大豆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近日刚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发表。

这是转基因大豆的专利情况,其他转基因作物的专利呢?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支持下,我国转基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因工程相关的授权专利数量从2008年开始直线上升,2015年达1919项,低于美国的2681项而处于国际第二位,但远高于排后三位的日本、德国和英国。”林敏说。

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应尽快产业化

我国转基因产品面临的挑战不仅在农业种植方面,食品加工行业中同样存在。鲜为人知的是,很多其它国家的转基因食品被纷纷送往中国消费者手中,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道路困难重重。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有80%的人在使用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大豆油是食用最广泛的转基因食品。

业内专家认为,面对这些发展难题,首先就得从核心技术着手,把握转基因专利,让更多转基因粮食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多类转基因粮食作物在我国商业化种植势必将会产生新兴产业,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开辟出一条转基因道路,更多生产企业会入驻其中,为行业带来新活力。而且,也会调动生产企业研制特殊工艺、创新出转基因加工食品,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转基因的魅力。

“目前,全球农业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发展已进入一个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全力争夺全球基因工程产品国际市场。”在林敏看来,我国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特别是我国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玉米产业化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也迫切需要,应尽快推进其产业化应用。

“当前高新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是最具备弯道超车的特征的,这是因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本质上是依赖于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而不是老技术的升级。转基因技术具有颠覆性、跨越性,而非主要依靠连续性的演化。因此,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得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及专利。”姜韬说。

“基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在一国有效的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未必在其他国家有效,而今天有效的专利也未必能够在明天有效,这又体现了生物技术专利的有限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银良说。

刘银良建议,研发者应采取主动策略,以积极的态度争取在技术上绕开所涉专利,以规避可能的侵权风险,或者在不能绕开时考虑与专利权人进行合作,取得许可或转让,或者直接挑战其专利权,依法请求有权机关宣告其专利权无效,从而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消除障碍。

“在面临普遍性的知识产权时,无论是为公益目的还是为产业目的,研究人员和机构都需谨慎,至少应当在确定研发主题前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从而既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能够争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有实质的技术进步。”刘银良说。

猜你喜欢
抗虫商业化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转cry1Ac1基因抗虫水稻和非转基因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拉萨“抗虫”记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短果枝棉花新品种选育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