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性训练视角下跆拳道体能训练手段和内容的设计

2018-11-07 04:53李生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跆拳道体能训练功能性

【摘要】跆拳道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项运动,其本身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传统的训练方法必然存在部分不足,无法完全发挥跆拳道对体能的训练功效,基于此如何促进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强化,是当前跆拳道体能训练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而因此本文在功能性的角度上,对跆拳道体能训练的手段与内容进行设计。

【关键词】功能性 跆拳道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218-02

引言

跆拳道属于多功能体育项目,其针对范围包括了竞技、运动、健身,所以该项运动在我国开展规模十分广泛。在现代的视角下,为了实现有效的跆拳道训练,在相关的领域之内,出现了一种基于功能性训练的跆拳道体能训练方法理论,此理论的出现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因此如何将该理论形成实际,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1.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概述

首先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念出于康复领域,其主要是指在伤患进行手术之后,为了加快其正常的身体运行,而要求伤患进行平时常会做的动作等,以此加快患者的身体康复[1]。而基于现代的科学发展,该项概念开始逐渐向体育、健身的领域发展,而跆拳道体能训练,就是其中一项较为明显的体现。

功能性训练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至1997年,在当时某一位西方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概念中表示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应用,应当强调身体动力链的作用,因此尽可能的避免训练动作单一化的现象,此概念中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即为一种运动链动力传输。基于上述,在跆拳道的运动模式中,功能性训练的概念能够被贯彻,因跆拳道的动作丰富,需要人体运用自身所有部位进行运动,因此其属于全身运动类型,而在动力链的层面上,全身性的运动就会使人体形成各种不同动力链,从而形成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的模式。

2.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手段与内容设计

要对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的手段与内容进行设计,需要了解跆拳道运动体系当中的动作,因此本文首先对此点进行分析。跆拳道的动作体系中,主要是以腿部技法动作为主,通过腿部技法动作的牵引,使人体全身都参与运动,整体来看当进行跆拳道运动时,需要人体的上肢、躯干、下肢互相协调,以此才能完成动作,而不同的动作其引发的部位也不相同。

而腿部技法作为跆拳道的核心动作体系,其主要种类变化繁多,例如弹腿、踢腿、鞭腿、劈腿、侧踢、后踢、推踢等等,而针对此类腿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所有腿法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支撑腿稳固的基础上,由击打腿蹬地借力来完成,所以跆拳道的腿法动力传输过程为:支撑腿-腿部关节-躯干-击打腿-脚踝-脚面,而根据动作的幅度与重心的变化,整体动作十分强调支撑腿的稳定性与全身的协调性。

基于上述了解了跆拳道的动作体系与其动力链传输,在此基础上则可以开始针对跆拳道进行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的手段与内容设计。

2.1功能性核心训练手段与内容设计

核心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体的核心的稳定性與核心的力量,其在跆拳道训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关于人体核心稳定性训练设计,因人体在完成大幅度动作时,其主要协调部位在于躯干,所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设计主要围绕躯干来进行,主要设计内容有:鳄鱼爬、平板支撑、臀桥、侧桥;各项内容标准为:鳄鱼爬要尽量保持身体躯干降低,膝关节不可触碰地面;平板支撑要避免躯干弯曲,整体保持直线;臀桥要保持躯干与大腿呈直线;侧桥要保持头部、躯干、下肢为直线,具体的训练量应当因人而异。

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其主要是指人体在完成动作时其产生的力量系数大小,因此该项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训练、耐力力量训练、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具体内容有卷腹、仰卧举腿、杠铃转体;各项内容标准为:卷腹要保证腰部不能离开地面,在此基础上头、颈、胸依次向上;仰卧举腿要保证腿部直线,同时在腿部向下时脚跟不能接触地面;杠铃转体要保障腰椎在转动时尽量保持直线。

2.2功能性体能训练手段与内容设计

在竞技的角度上来说,跆拳道为了确保自身运动的节奏与各项动作的目标部位,其动作变化的频率与标准都会较高,因此该项运动属于高强度运动,至此当在此运动中人体的心率会逐渐加强,当心率无法负荷时则说明运动员体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基于此对跆拳道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手段与内容,主要包括无氧供能运动、有氧恢复运动。无氧功能运动内容主要包括:短距离冲刺、无氧耐力训练;各项内容标准为:短距离冲刺要确保过程中人体始终发挥着体能的上限;无氧耐力训练应当注意训练的强度,通常训练强度要稍高于人体极限体能。

有氧恢复运动,其主要是指当人体在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后,其体能的心率的降低情况,因此有氧恢复运动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低强度有氧训练、身体拉伸,低强度有氧训练方面其动作主要设计游泳,单车,慢跑,各项内容标准为:游泳需注意身体的运动状态,以此避免抽筋等现象;单车主要注意时间,通常为30分钟;慢跑应当注意跑步速度的均衡,尽量保持统一慢速。

3.当前功能性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不足

3.1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结合不平衡

实际上功能性的训练其本身脱胎于传统训练体系,所以在动作方面与传统训练体系十分相似,致使要执行功能性训练时,部分训练人员无法区分两者的区别,致使在动作规划上出现不平衡,这样的现状会导致功能性训练的实质效果被降低,致使在实际的训练当中,无法充分的体现功能性训练的价值。

3.2功能性训练的监控评测无法量化

因为功能性训练在现代体育训练领域开展的时间较短,所以其本身在量化指标上还没有形成相关的体系,致使在对功能性训练监控结果进行评价时,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分析路径,这对于训练人员的训练量变动有一定的影响[3]。当功能性训练的监控评测量化不足时,就无法明确的对错误的动作进行评测,进而导致完全正确的动作指标难以实现,同时训练量会随着训练人员的体能增长而增长,但是增长的具体量在此基础上就难以明确。

3.3功能性训练涉及运动类型范畴不足

虽然功能性训练的内容在跆拳道动作领域的发展十分良好,但是当前社会的运动体系十分繁杂,致使当功能性训练应用于其他动作领域中,就会出现体系不符的现象,说明当前功能性训练对于动作类型领域的涉及范畴存在不足。作为一项大训练体系,功能性训练应当能够包含现代的绝大部分运动,而当前其涉及不足的现象说,该项训练体系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4.结语

跆拳道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项运动类型,其属于全身性运动之一,具体内容以腿部技法为主其他部位为辅,通过腿部技法动作的带动,促使其他部位做出相应的协调动作,以此完成体系中的某个动作,而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的通过功能性训练来加强跆拳道人员的身体功能性,则是当前此领域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万树平.跆拳道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6):26

[2]钱林.跆拳道运动的体能训练问题与策略探究[J].运动.2017(5):30-31

[3]李强.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3):151

作者简介:

李生财(1985-),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跆拳道体能训练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嘻哈跆拳道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嘻哈跆拳道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嘻哈跆拳道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