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村民民主法治教育是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的需要,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的需要。当前,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性缺乏的困境。因此,提升对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各方重视程度、增强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相关因素的专业性,是破解困境和优化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必要性;困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3-0125-02
作者简介:杨茂义(1991-),男,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也表现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发展战略,民主法治建设是此战略内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战略背景下,加强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民主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的需要
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是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的需要。第一,是保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的需要。坚持党管农村,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能够促进村民对党的相关政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党在乡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发挥。第二,是保证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原则的需要。乡村振兴需要保证村民主体地位,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民主体地位的保证需要村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治意识,以调动村民自身对其主体地位的认同和追求。第三,是保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原则的需要。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民主法治振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原则的需要。
(二)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的需要
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的需要。第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的需要。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有利于深化村民对民主法治的认识,提升村民的民主意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第二,是建设法治乡村的需要。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能够提升村民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第三,是建设平安乡村的需要。平安乡村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安保做保障,同时也需要加强民主法治教育,提升整体的法治素养,这是建设平安乡村的内生力量。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前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强调加强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乡村加强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对乡村民主法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当前,对乡村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空喊口号甚至不喊口号的问题仍然存在。存在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乡村干部现实窘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至上”错误思想的双重影响。村干部往往同时肩负“基层干部”和“乡村村民”两种职业身份,事物比较繁忙,常常疲于乡村工作、家庭工作、乡村文化教育工作等多方事物之间,往往容易只重视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忽视乡村的精神建设,对民主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精力投入,导致在此方面重视不足。第二,残余封建思想与小农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乡村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封建思想和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此影响下,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广大村民往往容易形成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对民主法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村民对自身民主法治教育的需求也缺乏足够的认知。第三,村民知识水平相对不足。与城市居民相比,村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不足,这一因素同样影响着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村民对自身民主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乡村民主法治教育缺乏专业性
乡村民主法治教育专业性缺乏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人员专业性的缺乏、教育内容专业性的缺乏、教育方式专业性的缺乏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人员专业性的缺乏。当前广大乡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广大的乡村基层干部,这就决定了乡村民主法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也基本上是由乡村干部兼任。由于乡村干部基本工作较多,加之自身民主法治素质专业性就相对缺乏,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工作,导致教育人员的专业性缺乏。第二,教育内容专业性的缺乏。乡村由于地理位置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充分的因素影响,相对远离较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加之乡村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导致乡村民主法治教育内容的专业性缺乏。第三,教育方式专业性的缺乏。虽然目前网络早已进入乡村,但乡村的文化教育和传播方式与城市相比仍然相对落后,由此致使乡村的民主法治教育方式专业性相对缺乏。另外,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方式往往缺乏创新性,教育方式多为传统的灌输教育,往往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实现乡村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客观认识当前我国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困境,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式和路径,促进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优化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增强各方对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针对当前各方对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应“因病施策”从影响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重视度的原因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重视程度。第一,要关心乡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减轻乡村干部的负担。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工作上去。第二,要平衡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以此带动两者的平衡,推动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发展。第三,发展乡村文化,提升村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要通过文化发展进一步降低乃至消除残存封建小农思想对村民的影响,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使其认识到自身对民主法治教育的需求。
(二)增强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专业性
要增强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专业性:第一,要为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培养人才。首先,可以通过“人才输入”的方式,要鼓励具备此方面专业素养的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其次,可以通过“再培养”的方式,也就是加强对原有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第二,要为乡村及时更新和输入民主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并利用好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内容的“加油站”。第三,要为乡村引进、输入专业的民主法治教育方式,促进教育方式的创新。要通过对乡村民主法治教育方式的引进、转变和创新,利用好大众媒体网络在乡村的普及和发展,提升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乡村村民的民主法治教育程度和效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破解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努力开创乡村村民民主法治教育新局面,全面提高村民的民主修养和法治修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完成。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2]本刊记者.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农办主任韩俊解读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興战略”[J].农村工作通讯,2017(21):10-11.
[3]王德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把民主法治建设推向前进[N].西藏日报(汉),2017-12-21(006).
[4]施宇翔.“枫桥经验”再升级 民主法治育新风[N].浙江日报,2017-11-01(003).
[5]王恬.打造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带[N].贵州日报,2016-10-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