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红 雷勇 任金铜 任传建 景胜强
【摘要】变形监测是测绘工程专业方向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是课程教学中的重心。本文探索建立校内的变形监测实习场所,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实例中,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沉降观测 倾斜观测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015GZJG02);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科合LH字[2016]7052号);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5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56-01
引言
变形监测技术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须课,涵盖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理论、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内容,及变形监测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建于2013年,建立时间短,仪器设备尚在采购完备中,实训室(测绘机房)及实习场地亟待建设完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实习实训科目之一的《变形监测技术》,其课程教学改革及实习场地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同时,根据学院部分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新建的及老旧存在一定形变的房屋,作为变形监测的对象;既解决学生变形监测实习的问题,还能给学校对危旧房屋了解其现时状况提供参考。
1.建设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根据贵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及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当前现状,紧密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通过学习分析及研究对比其它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借鉴并总结出符合当前条件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安排好变形监测实习实训场地及内容,并结合云贵地区多山、多矿、多桥、多洞的特点,在扎实一般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邊坡、道桥、堤坝及矿山安全监测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毕业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紧贴教学与实习需求。理论教学方面,突出重点,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交流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报告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变形分析的能力;实践教学方面,依靠现有教学资源与仪器设备,在前期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同时有来自矿大教师的指导帮助,以使实习场地达到实习要求,更切合实际生产情景。
2.具体实施
本研究实践教学部分变形监测主要针对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2],其主要的技术流程及技术要求如下:
(1)沉降观测
上图为沉降观测技术流程,主要是:
水准基点的布设:要有足够的稳定性,要具备检核条件,要满足一定观测精度;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沉降观测:观测周期,观测方法,精度要求,工作要求;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整理原始记录,计算沉降量,绘制沉降曲线。
(2)倾斜观测[3][4]
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在已知点A1、A2上测出α和β角,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利用坐标差计算其倾斜方向及倾斜量,然后在后续的各次倾斜监测过程中采用同样测量手段确定各监测点的坐标变化,进而确定出各特征部位的倾斜变化方向和倾斜变化量以及相邻房主体结构的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3.总结
(1)我校是贵州省第二所开办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目前立足毕节,面向贵州。对《变形监测技术》课程来说,我们可以结合云贵地区多山、多矿、多桥、多洞的特点,在扎实一般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边坡、道桥、堤坝及矿山安全监测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毕业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2)《变形监测技术》课程既重视理论教学,更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顺应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体现了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精神,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学院办学理念相吻合。
(3)课程结合学院危旧房屋变形监测的潜在需求。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变形监测技术》初步选择综合楼作为学生建筑物变形监测实习的对象,同时将流仓河边的老旧楼1#公寓进行变形监测,以供学院了解楼房状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金鸿.变形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矿山测量,2009(06):57-58+80
[2]龚建伍. 建筑物变形监测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
[3]凌锋,薛世新.前方交会在建筑倾斜和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测绘,2011(02):38-41.
[4]朱宝训.《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测绘,2010(02):96-98.
作者简介:
王志红(1983.08-),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从事GIS与测绘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