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2018-11-07 09:16李姝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李姝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和低年级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更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认识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对学生在朗读、阅读兴趣能力培养方法上进行分析、探索,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阅读。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年级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阅读教学 策略浅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86-02

前言:

一个人是否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能力,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培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对课文的背诵,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情况,由此可见,教师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活力尤为重要[1]。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存在对阅读能力重视程度偏低的现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仍是一项重要工作,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熟读或者背诵课文,教师再对文章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缺乏主观思考和创造性的问题,同时,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授课中,对遇到的生僻字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学生阅读基本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现有阅读教学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读思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1)精讀为先。学而不思则罔,正确读书方法加之对内容的思考,会使阅读成效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高年级语本一般会标注需要精读的部分,要求学生对文章语言、写法、生字等能全面把握。比如,六年级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有声有色的课文阅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体验感和语言能力进行精读,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会作者写作感受,对文章中的构词、句式有深刻体会,教师再对经典段落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品读为重。品读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章,去体会其中的字、词、句,有代入感的体会作者写文章时心情感受,体会作者真情实感。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思考之后,尝试要求学生继续编写文章中被忽略的部分,或进行有想象力的续编,以作文或小练笔形式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得到更好阅读感悟,增加整体认知度,经过长时间练习,不但可以提高阅读水平,也可以锻炼文字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略读跟上。略读的方法是指粗略、不深刻的阅读,目的在于快速阅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意思。目前小学高年级都增设有略读的课文,六年级精度和略读课文基本各占一半,由此可以看出,略读文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略读课文的尺度,具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掌握灵活教学策略,既能准确传授文章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略读的技巧方法,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效果[2]。

(4)摘抄学习。摘抄的方法是针对已经阅读过的文章,将其出现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标记、进行注释或写出评语,也可将其中优美词句和段落进行摘抄。摘抄的文章可以是课文,也可是报纸杂志、课外读物等,多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和摘抄笔记,发表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也可在班级内相互探讨,将语文学习中的听、说、写紧密结合,迅速提升阅读整体水平。

2.创设情境,丰富阅读形式。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效果,同师生感情和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大关联,因此,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重视理论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用演、唱、画等形式融入教学中,使授课形式更为直观化、生动化。比如,在讲解课文《黄河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文章中出现的景象,使学生在试听和心理感受上产生共鸣,结合课文的文字内容,形成更充分认识,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积累优美词句,以作文的形式写观后感[3]。教师也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手抄报等形式展现学生阅读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学期末评选出“阅读标兵”奖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目前,较多家长和教师仅注重分数,导致学生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读书成为具有功利性的行为,阅读内容仅围绕课本,考试辅导教材,严重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渠道,扩展阅读面,提高课外阅读总量。学生可多按照自身兴趣选择课外读物,包括经典名著、流行读物等。伟大的文学大师鲁迅也指出,好的文章关键在于丰富的阅读量,作为教师,更不能扼杀学生喜爱读书的习惯,充分做好领路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4.课堂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会不同,在心理、生理和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满积极性对待每位学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避免出现“求同”心理,主观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比如,同样一篇文章不同学生阅读感受不尽相同,教师在读后感评价中不应该去纠正,而是给予赞同和适当点评,避免挫伤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4]。

总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早在几百年前,杜甫大师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和思考中增加见识,拓展知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作为语文写作基础,更可在阅读中体现学习的乐趣,使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相得益彰,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文聪. 学而不思则罔——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J]. 亚太教育, 2015(32):185.

[2]段克文.学而不思则罔——浅谈小学数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J]. 中华少年, 2017(18).

[3]杨建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 读与写旬刊, 2012,(10).

[4]沈华明.在阅读中找素材、学技巧——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J]. 写作旬刊, 2015(10):80-81.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