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慧 刘振兴 孙超
【摘要】现今,衡水的城镇化在飞速发展,各项城乡建设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关注人的居住环境问题,使城镇的建设活动更好的为人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衡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现状,从城市规划、产业转型、城市整体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衡水市新型宜居城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旨在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切实提高衡水市的城镇宜居性。
【关键词】城镇化 生态宜居 衡水市 建设
【基金项目】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宜居理念下的衡水市城镇化建设研究”,编号为:2018026。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47-0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宜居城市”逐渐成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观,所谓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为研究范例,从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如何做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提高城市的宜居质量,以期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可借鉴方法。
二、衡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现状
衡水市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中北部、河北省的东南部,是华北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四季泾渭分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矿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等八条铁路或规划铁路途经衡水,被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境内的衡水湖为华北平原上仅次于白洋淀的自然洼淀,有“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的美誉。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衡水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25.71万人,较上年增加8.0万人。城镇化率达50.60%, 实现城镇人口过半的跨越,并呈现逐年上升状态。目前,衡水市将城市建设重点从经济、交通、产业等方面转向了城市文化、公共设施、环境等方面,逐渐从“能居”、“适居”向人民“乐居”迈进。经过区划调整后,衡水市的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也在日益增长,衡水市在经济、产业、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环境友好程度、城市发展程度、社会和谐程度是衡水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所在,从这一发展态势看来,衡水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已经展示了其在宜居城市建设上的成就,具备了发展宜居城市的先决条件。
三、衡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策略
(一)完善衡水城市规划,有效融入宜居理念
衡水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根据衡水市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具体而言,首先,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衡水市应该为居民提供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其次,进一步改善市区交通环境,有效缓解人流高峰期的交通拥堵现象;最后,切实考虑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精神需求,构建不同层次的休闲中心,充分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二)合理利用旅游引导,切实实现产业转型
衡水湖是衡水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基于衡水湖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衡水市提出了“一湖两城”绿色生态系统的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加强衡水湖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构建“以湖带城”的立体化生态格局,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发挥旅游商品優势,切实优化衡水市的产业发展结构。如以滨湖休闲度假为核心,精心打造以旅游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修身养性、会晤洽谈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条龙精品旅游项目,全力打造衡水市旅游精品。开发建设要尊重保留衡水湖的原始风貌,因地制宜,使当地居民获得收益,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协调宜居城市建设
要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衡水市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成为自然环境建设的坚实保障,同时使自然环境反哺经济发展。第二,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衡水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尽可能兼顾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第三,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格局。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开发各功能区的居住、生产、公共配套服务等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同时,应缩短城市中各功能区间的交通距离,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鼓励绿色出行,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经济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要想切实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宜居城市,除了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之外,更要注重该城市的整体规划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将衡水真正打造为城乡一体、资源节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
参考文献:
[1]李家孰.中国宜居城市建设与改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梁晓辉,郭晓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衡水市为例[J].考试周刊,2016(37)
[3]赵洁,范文国.徐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建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