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秘书学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现实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标管理理论对于秘书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通过分析秘书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秘书学课程改革 目标管理视角 职业标准衔接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目标管理视角下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秘书学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34-01
一、课程改革意义
首先,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秘书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目标的设定也需同秘书职业标准所要求的专业技能相连接。然而现实情况是秘书学毕业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无法体现出其独具特色的专业性,究其本质原因在于秘书学课程设置与秘书职业标准联系不紧密。因此,课程改革必须直面现实,势在必行。
其次,目标管理理论对于秘书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该理论依据整分合原则,首先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下,各个分目标分别达成,同时又体现总目标,并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秘书学教学改革中,可以以目标管理为理论指导,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各个学科老师的能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秘书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秘书学成为了特设专业, 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开设的应用型专业。但是,也因为秘书学的应用性、跨学科等特点,在专业的学科归属上,也一直被诟病为“杂牌军”或“无专业”,缺乏特色和独立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改革面临困境。
1.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理论课程多,应用课程少; 课堂教学多,社会实践少; 文史课程多,专业课程少”。[1]虽然不少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添加了很多与秘书专业相关的很多课程,但也出现学习中学生“博而不精”的情况,使秘书学生就业中出现边缘化,虽然就业渠道很宽,但是不具备专业的特色能力,满足不了市场对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
2.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小。培养适销对路的秘书人才是高校培养的主要目标。其中实践能力是培养的重点,但现在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不仅师资缺乏,企业管理、涉外交往,沟通协调等实践课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也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因此,现实倒逼学校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国家职业标准——秘书》的指引下,改革核心课程,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的秘书学专业人才。
3.课程考评机制不科学。首先在对学生的考评中,评价方式单一,多是传统的笔试,缺乏职场模拟的技能测试。其次,评价主体单一,多是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缺乏学生互评,校内教师联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并请有关专家对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三、改进措施
(1)具体改革内容
一是以秘书行业职业标准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等作为教学内容,并把必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素养等融入到具体的案例教学、实习与见习课程中;二是以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划分几大模块,如职业基础模块,公文撰写模块、沟通协调模块及涉外交往模块等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三是在专业能力的教育和考核过程中,融入对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分开进行,最后加起来得总分,进一步督促学生的专业特色能力。
(2)改革目标
一方面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为依据,构建以秘书行业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以提高秘书特色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为目标,完成秘书学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另一方面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实践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职业体验,提升职业实践能力。
实践也证实,目标管理理论指导下,构建与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秘书学课程体系,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提高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在目标管理视角下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秘书学课程,需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以行业标准为导向,以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可开发资源为依托,建构新的秘书学教学内容体系,缩短职业标准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二是鼓励多主体参与课程建设,实现由各个课程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为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凝聚智慧,并分享相应的教学资源。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开拓秘书学实践教学的空间。四是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注重收集来自各方面的考评信息,并充分发挥考评的反馈调节功能,共同督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心宏,潘慧琼.求本务实:秘书学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加减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 :170-172.
作者简介:
王萃萃(1981-),女,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