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红 刘云锋
2015年9月,笔者申报的“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探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为课题主持人,笔者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的带领实施和组织管理中,聚焦探索建立、推進和完善相应的校本教研机制和策略,在促使班主任群体及个体对存在问题、已有经验及长处和优势的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人际互动中,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大实践力量的相互碰撞中,整体提升了班主任群体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化程度。
一、探索动力机制,注重适切的激励竞争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进一步厘清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班主任队伍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真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开展研究或进行专业引领,积极探索和明确班主任工作新要求及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重点,形成适合校情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选拔任用、教育培养和奖励表彰等新机制,不断激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比如,进一步修订并报教代会通过了班主任每月绩效考核细则,并修改完善了相应的班主任每月工作台账;建立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与每年度的德育处、团队工作计划一起谋划和实施;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每年进行定期的获奖统计并给予奖励;与市区同步开展班主任新秀、班主任能手和班主任带头人的定期推荐评选,并建立相应的学校骨干班主任专业发展档案,每年底开展综合考评并进行奖励;举行两年一度的学校班主任节,组织师生和家长等评选“我最喜爱的班主任”。2016年5月举行了首届班主任节,评选了10位“我最喜爱的班主任”和8位“全员育人先进工作者”,精心策划和举行了仪式感很强的颁奖典礼,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且制作了宣传展板在校内外展播,还刊登在学校《养正》校报上,进行全方位且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组织舆论和鲜明的导向氛围,让全体班主任增强荣耀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积极探索这些适切的校本竞争动力机制,不断努力调动和激发全体班主任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形成传、带、赶、帮、超的竞争与合作的研究气氛。
【案例一】新的春天,我们再出发—刘潭实验学校开展德育课题组及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活动。2017年2月27日下午,刘潭实验学校根据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探究”的学期研究计划,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德育课题组及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课题组核心成员、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成员和年级组长等,活动由课题主要负责人、德育处副主任刘云锋主持。首先,由刘主任介绍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根据本学期重点工作安排将课题研究教研组人员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新的三级研究管理组织框架。随后,由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课题主持人蔡永红带领,围绕《校园心理剧操作实务》进行了专题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校园心理剧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讲解了校园心理剧的特点及功能、要素、过程和主要技术等,并且通过边观看边分析相关校园心理剧的视频,加深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精心编演校园心理剧为抓手,来落实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任务。通过学习,与会老师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校园心理剧独特的教育功能,也为后一阶段进行校园心理剧排练、展示、观摩和分享做了很好的铺垫,期待具有校本、班本、生本特色的校园心理剧,精彩亮相学校“第二届家长节”和班主任主题沙龙活动。新的春天,我们带着新的目标任务再出发!相信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教研组、备课组一定能够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和生活素材,群策群力,智慧生成,进一步构建好各层面的教研共同体,更好促进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
二、探索约束机制,注重自主的持续发展
要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保证班主任们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校本教研,必须构建和完善校本教研管理的约束机制。比如,建立相配套的各项教研制度及考勤机制,并且必须努力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又如,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群体性自主研究活动中,建立健全日碰头、周例会、半月谈、月小结、传帮带等制度机制,明确其相应的任务和职责,规范教研行为,不断提高教研成效,逐步引领班主任群体由制度约束走向专业自主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网格化”管理,根据不同目的内容和主题任务等,将大一统的“班主任例会式”的研讨组织模式,转化为小型、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比如,将课题研究备课组建立在年级组,方便落实日碰头、周例会、传帮带等教研工作;将课题研究教研组按跨年级且多年级组来设立,方便组织半月谈、月小结等教研主题活动,并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益,打通年级组之间原来的行政壁垒,在更宽的视域、更大的范围内,用更远的发展眼光来审视和反思及实践,彼此积极互动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如,建立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成员专题展示制度,更多的是约束每一位骨干班主任要主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等专业功能,使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核心和学术领导,真正起到引领促进学校班主任群体共同成长的作用。再如,建立青年班主任素养比赛机制,组织35周岁以下且班龄不满5年的青年班主任参加每月一项班主任技能实务比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约束青年班主任们规范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并不断学习、反思,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
【案例二】聚焦想象和创新,在欣赏中合作探究。2017年3月13日,刘潭实验学校根据省规划德育课题“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探究”,以继续落实校园心理剧和《学生成长手册》等工作项目为推动,开展校本研讨活动。活动以课题研究教研组为单位,分别由三位教研组长各自具体负责组织和主持。各教研组首先展示了部分学生的《学生成长手册》,并分享心得。接着,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的重点研修任务校园心理剧的编演进行研讨,搜集和筛选了题材内容,初步确定了编剧主题等分工。校园心理剧是一个新生事物,班主任们都很期待在实践中探索其开展的条件、形式、途径以及效果,因而课题研究活动力求注重发现、整合班主任群体和个体已有的长处和优势,聚焦想象和创新,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对话、赏识、想象、创造等行为和团队的集体合作意识的有效探究,指向于增进团队能力和推动彼此共同成长,并由此进一步带动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及学校优质发展。
三、探索导向机制,注重合理的多元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以欣赏型探究为核心理论支撑,着重研究解决从传统上的那种纠缠问题、瞄准缺失的问题导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转向注重发现、整合班主任群体和个体已有的长处和优势的校本教研,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实际问题,确立实践—理论—反思—再实践的正确的研究方向,重视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对话”“赏识”等行为和团队的集体合作意识的有效探究。比如,我们注重班主任教研活动的日常化养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形式、定主讲人)专题教研活动,主题内容涉及班级管理、教育艺术、人际交往、教育故事、心理健康等,主要形式有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典型引领、观摩示范、班主任沙龙、专题论坛、课题研讨、个案研究等。在这些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鼓励班主任聚焦的是想象和创新的进度,而不是通常的对当前工作的负面的、批判的和反复的诊断,引领班主任重视思考,一起探寻有利于促进或改善当前工作和建构未来的最起作用的资源,核心任务是要揭示正面的能力,根本目的是使全体班主任从现状转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并通过授权、学习以及适应等多种方式不断实践完善方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激发班主任群体的专业智慧生成,旨在最优化变革和确定达成,协同共进实现最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家长成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黄巷街道妇联、刘潭实验学校联合举行第二届家长节暨六一庆祝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刘潭实验学校与黄巷街道妇联联合,于2017年5月27日下午,以微信直播的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围绕学校第二届“家长节”主题“父母成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举行了校园心理剧展演暨班主任主题沙龙,现场有学生及家长代表、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还邀请无锡市梁溪区妇联主席陆激华,无锡市教科院德育室主任、心理学博士张烨,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红等领导专家全程参加。活动由班主任携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个校园心理剧来贯穿进行,其间有编剧、导演、演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班主任等代表互动交流、吐露心声,还有专家作即时点评指导,分享心得。有意义的活动,将台上台下相互联结,促校内校外互送信息,汇聚成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的动力,也凝聚起大德育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更科学、和谐、优质发展。
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课题研究是一盏明灯,她照亮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实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动力、约束和导向这三大机制,不断细化和创设平台及机会,夯实校本教研常态,进一步有效探究班主任之间的展示、开放、分享、交流、赏识、合作、想象、创新、行动等专业心态和能力素养,形成较为显著的具有班主任群体专业成长的校本化群属特质,以取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