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认证”来了!

2018-11-07 01:08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8期
关键词:经办异地社会保险

■文/本刊记者 刘洪清

PFC

“大连市从2017年1月开始就取消集中认证了,以大数据比对的方式进行‘静默认证’,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8年6月28日,大连市社会保险中心主任李子刚告诉记者,社保待遇资格认证遇上大数据以后激发了活力。从“企业保险”到“社会保险”, 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差额缴拨”到“全额缴拨”,从“集中认证”到“静默认证”,回首来时路,几多艰辛亦有几多收获,几多曲折亦有几多欣慰。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在大连社保事业发展过程中,李子刚既做过行政管理,又干过经办服务,对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的历程有着更为深刻的领悟——最近,人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的通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实现了认证服务方式上的转轨,更为重要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念,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来促进社保管理的精准化和服务的便捷化,开启了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以大数据应用“激活”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社会化发放掀开冒领面纱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航程里,社保这一“新生”事物,有其蓬勃的朝气,也有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建伦的记忆里,社会化发放就是一种革命,标志着社会保险观念在中国真正确立和形成。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从“单位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的重要标志。

这个重要标志,发端于一个小县城。1988年1月,湖南省嘉禾县实行委托银行代发养老金,迈出了社会化发放养老金改革的第一步。然而,第一步迈得颇为艰难。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社会化发放成本较高。企业的认识也不足,社会化发放后养老保险费征缴困难加剧。同时,冒领养老金的“黑洞”也初露端倪,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步履艰难。

查阅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冒领养老金现象,不只出现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之后,在未实行社会化发放之前也时有发生。社保经办机构实行差额拨付时,就有极少数胆大妄为的企业负责人,打养老保险基金的歪主意,在离退休人员去世后不及时报告,继续冒领养老金,用作单位经费开支,或用作单位“小金库”,甚至是有的经办者将其挪用。

早在2000年的时候,重庆市就查处了一起企业冒领养老金和丧葬抚恤金案件。从1993年到1997年11月期间,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采取虚报离退休人数,瞒报、延报死亡和失踪退休人员等手段,累计截留、冒领和骗取养老金、丧葬抚恤金20.49万元,将这些款项挪作他用。

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给“死人办退休”:在职职工接近退休年龄死亡后,所在单位不报告,并继续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到龄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目的也正是为了冒领养老金。

昔人已乘黄鹤去谁在冒领养命钱

历经“两个确保”战役,我国全面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在发放环节上企业不再起中间桥梁作用,由此企业冒领养老金现象基本杜绝,但是个人冒领问题却日益突出。而且个人冒领主要发生在异地或回乡居住的离退休人员群体上。社保经办机构对异地领取、居住分散以及转制、破产后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分身乏术,难以及时掌握离退休人员信息变化情况,冒领行为难以及时有效地防范。

据报载,21世纪之初,某地公安机关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前的摸底中惊异地发现,全市竟然有8883人死亡后没有注销户口。这些未注销户口的死者,大部分属于异地死亡之后未能在户籍所在地注销。这种现象无疑为异地居住死亡的离退休人员的家属冒领养老金提供了温床。

在“两个确保”战役之后,全国各地冒领骗取养老金的案件出现“管涌”之势,冒领养老金的数额与人数急剧上升。据公开的历史资料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6月,各地共查处冒领养老金人员5万多人,冒领金额为1.4亿元。其中1998年到2001年,查出冒领人员从1998年的5631人增加至2001年的16882人,冒领金额也从1998年的1860万元增长至2001年的4621万元。在2003年曝光的案例中,四川攀枝花市在清理核查中发现,一名居住在外省的离休人员,1991年2月6日病故,到2002年5月其家属还在领取养老金,共冒领53209元。浙江省义乌市一名退休人员在1986年死亡后,其家属隐瞒不报,冒领养老金达15年之久。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冒领养老金问题大量涌现时,西方世界亦为之所困。据统计,英国每年有20亿英镑被冒领。为此,英国发起了“打击欺诈运动”,对身份、收入、纳税等证明文件进行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迅速以立法形式对社保基金安全进行了捍卫。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社会保障管理法案》《养老金法案》《公共利益披露法案》《社会保障反欺诈法案》,并在原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职业养老金监管局。这些法律的颁布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欺诈行为设定了“红线”,为反欺诈行动提供了指南。从2000年4月到2001年3月,有约2.5万人因冒领被罚款,平均每年因此被起诉的人超过1万名。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岂容不法分子觊觎。自1999年开始,确保“养命钱”安全的保卫之战在我国各地纷纷打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年老退休后“叶落归根”者众多。截至2001年兵团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5.25万人,占兵团离退休人员总数的12.59%。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状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2001年5月20日至9月14日,从兵团、师、团三级劳动保障部门抽调150名业务骨干,组成74个工作组,分赴全国30个省区市,对异地安置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和指纹采样工作。

此次活动共慰问3789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168万元,发放慰问信42000份,采集离退休人员指纹34786人。查出死亡后继续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达1952人,冒领人员占异地领取人员的比例达5.6%,冒领时间最长达13年。

2003年4月,劳动保障部出台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开始生效,查处冒领养老金也初显成效。在2002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全国共查出26万人冒领养老金,资金达6亿元。

反欺诈突围堵住冒领黑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异地安置人员采取逐人上门慰问核查的方式,投入人力多、耗费时间长、成本高,难以可持续。如何认证才行之有效?各地历经多年探索自下而上形成了“土洋结合”的各种认证办法,但这些认证办法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长期陷于尴尬的境地。本刊记者对这些认证办法进行了梳理——

现场认证。此举为“集中认证”的根源。许多地方实行离退休人员认证年检制度,每年对在本辖区内的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验证,认证地点一般是在社保经办机构或者金融机构代发网点。

照相认证。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每年照相后寄回社保经办机构,照相人持当年某月的日历(挂历),或持当月发行的报纸(杂志),以此证明本人健在。更为尴尬的是,有的指定退休人员每年以不同动作拍照认证,有时举左手、有时举右手、有时双手抱后脑勺等,千姿百态,引起了离退休人员的强烈不满,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离退休人员的感情,后来被取消。

社区认证。加强与社区服务组织的联系,请社区服务组织及时提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

上门认证。对高龄、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由社保经办机构派工作人员上门慰问,了解其生存状况。

户籍认证。请公安部门协助提供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和异地安置情况。

信函认证。对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每年通过慰问信或公函等信函邮寄形式,确认生存状况。

委托认证。在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中,借助邮局的网点多、投递员走村串巷的优势,由邮局代发养老金并负责了解和掌握退休人员生存状况。

视频认证。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社交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离退休人员远程视频认证。

指纹认证。利用人体指纹的不可重复性,用养老金发放指纹识别系统来防范死亡人员家属冒领养老金。

刷脸认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便捷、安全、准确的在线“刷脸”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服务,让离退休人员无论身在何处,使用手机按照提示“刷脸”完成验证,这极大地方便了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社会几乎是“处处留痕”,只要社保部门做好信息比对,建好远程认证服务平台,真的不需要再当面“验明正身”。2018年5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的通知》,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寓认证于无形”的新模式。

本刊记者经考证,应用大数据比对,在社保领域内首开领取养老金资格“静默”认证先河的是上海市。从1999年开始,上海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由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逐渐松绑,养老基金日益受到冒领、欺诈的威胁。于是,上海市社保中心找到市公安局进行协商研究,最终签署了建立社保与公安信息按月交换比对制度。这样一来,上海户籍、上海退休、上海养老的这部分老人就被静悄悄地“资格认证”了。

从2012年起,北京市也利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病逝信息和民政部门提供的火化信息,与领取待遇人员信息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月进行比对。对与信息系统正常享受待遇的人员信息一致,但疑似为死亡人员的信息,由各经办机构责成单位进行入户核实,情况属实的,暂时中断领取社保待遇。目前,北京市已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统实现了信息交互功能,并且实现了与“部级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系统”的对接。

最近,人社部先后召开的“进一步加强社保经办系统窗口作风建设视频会议”“人社系统行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改变经办服务方式,持续提升经办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人社部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集中认证的底气,亦缘于各地基层已进行了部门协作、数据比对、生物特征识别、联网监测等资格认证替代方式的探索和测试。虽然远程认证软件、手机APP等工具已开发成功,却不会因取消集中认证而削弱对社保基金安全的监管。

目前,各地均已全面取消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简化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异地业务的办理流程。多地人社部门已采取了“静默认证”等多种便民做法。

从2018年6月1日起,凡在四川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其住院就医的有效信息经社保认证系统筛查比对确认后,一律视同已通过当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在现行政策规定的有效期内(一年),各地社保经办机构不再重复进行认证。

以大数据提升服务效能,浙江省宁波市规定,凡能通过与公安、民政、医保等信息比对完成资格认证的,不得再要求进行现场认证,可采取网上认证;对于信息缺失人员,要结合全民参保登记,以及健康体检、文娱活动、走访慰问等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寓认证于服务;对重病、高龄和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对一些身处异地的退休老人,社保管理部门引入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宁波人社APP”,使这些老人在手机端就可完成自助认证。

2018年5月3日,湖北省荆门市举办了一场养老保险“暖心发放”倡议仪式,该市提出“让服务有温度,助晚年更安心”目标,积极开展“暖心行动”,即暖心发放、暖心认证、暖心经办、暖心关爱,重点打造基本养老金“15分钟发放圈”、领取养老金专属定制服务、养老金融优惠等“适老性”服务品牌。同时,建立起了与公安、法院、民政、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采取部门联合搜集信息、互通共享的方式建立人口数据库,在“后台”进行数据筛选比对,实现不扰民认证,切实增添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地也建议中央政府应尽快破除信息壁垒,建立部门之间大数据共享协作机制,让“沉睡的数据”发挥更精准的社会治理效益。■

猜你喜欢
经办异地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