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要求基层公务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执法,满足新常态下对基层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对此基层公务人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新形势要求增强依法行政的紧迫性和自觉性,逐步深化自身认识,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依规履行工作职责。
关键词: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
党的十九大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必须注重全面提升基层公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公权力的行使更加合法,为私权利提供可靠保证。针对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切实提升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从而真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对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本文对依法行政能力要求进行概述,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要求
所谓依法行政能力,即基层公务人员利用法律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对于一个基层公务人员来说,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其中依法行政能力最为重要。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要求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根据法定职责权限与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正确适用相关法规政策开展工作,保证执法的公平、合理。基层公务人员更要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敢于同违法行为进行斗争。
二、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法治建设有了显著的效果,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也实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与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有巨大差距,不学法、不懂法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法律知识水平整体偏低,不足以胜任依法行政的要求。三是部分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经常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问题,不仅办事能力不足,也未依法办事,频繁出现徇私枉法的事件,对人们的群发权益造成了巨大损害。四是在行政事务中不够公开、公平、公正,还存在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现象。
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基层公务人员缺乏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日常工作生活中未加强政治学习,自身修养长时间得不到提升,将执法为民的理念抛之脑后,将执法权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侵犯,存在着徇私舞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和欺压百姓等问题[1]。第二,个别基层公务人员法律业务素质偏低,很少主动参与到学习与培训中,不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岗位胜任能力较弱。日常执法期间出现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容易引起很多冤假错案,甚至知法犯法。第三,在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上缺乏有力监督,这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行政执法权和其他权力相同,若是不进行监督制约将容易发生滥用的问题,从而引发腐败。
三、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路径
由于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极易出现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满足新常态下对基层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执法,笔者提出以下提升路径。
(一)增强法律意识
提升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律价值理念。第一,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在我国宪法与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很强,基层公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权力,在作出所有行政行为时都不能超出宪法与法律规定范围,若是违反了宪法与法律,必然将受到严厉的制裁。同时基层公务人员不能出现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权大于法等行为。第二,要增强职权法定意识。基层公务人员权力是人民以法律的形式授予的,而并非是天生就有的,可见法无授权皆禁止,职权法定,越权无效[2]。对此基层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满足法定权限,根据法定程序开展工作。第三,要树立责任意识。由于权责相统一,基层公务人员行使权力中必将承担一定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第四,要强化正当程序意识。行政行为应确保实体与程序上的正义,程序服务于实体,拥有独立的价值,缺少程序公正,就会影响实体公正。行政主体程序意识得到增强,才能保证行政活动的理性化发展,并保证公平与正义,因此基层公务人员若是对相对人程序权利造成侵犯,那么也是一種违法,若是行政程序违法,那么行政行为则无效。为此,基层公务人员要具备正当的程序意识,根据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与履行职责。
(二)建立健全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机制
基层公务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要建立健全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机制,对依法行政职责作出界定,合理设置执法岗位,做到行政职权明确,责任清晰,谁行使权力,就由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权力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对执法流程进行公开,执法依据应及时清理和公布,认真评查执法案卷,加大执法效果考评力度,保证将执法责任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确保行政执法效能得到提升,公民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从而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
(三)加强执法监督
基层公务人员必须具备加强的法治工作服务行政执法的理念,在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法治监督,将相关的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对能够依法行政的单位与个人应该及时表彰、宣传,而对于不求上进,未依法行政而导致出现不良后果的单位与个人,则必须通报批评,针对存在的乱执法和乱罚款等行为,要根据“两错责任追究制度”予以处理。只有发挥出制度规范的作用,才能让所有基层公务人员的压力感与紧迫感得到增强,通过严肃法纪的方式,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基层公务人才队伍,才能顺利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职责,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人民的赞誉,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行政问责
各级政府应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对于违反政治纪律与组织记录或者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同时还要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行为,或者是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为,或者是滥用权力与不作为、贻误工作等行为。若是发现有违法行政行为,不管是哪个单位或个人,都应该严肃追究,依法惩处,避免出现“官官相护”的情
况[3]。第一,明确问责机制的强制性规范,通过对依法行政各项任务与责任主体进行细化与量化,层层分解至单位、职位及个人,保证其更具可行性与操作性,从而实现有错必纠、无能必问、庸能必责的目标[4]。第二,应认真总结并概括实践中的成功问责制经验、模式和成果,要实现固定化,形成法律法规,让官员执政的问责行为和现存法律有效对接,这样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才可以保持更好的效果。第三,以问责形式为基础,尽快形成现代立体化、受众覆盖面广的电视问责方式。以前电话与网络问责仅仅是只听其声或只见其闻,而不见其人,而现在通过对电视问责的应用,可以让基层公务人员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得到更加直接和直白的群众问责,通过对他们产生强大的问责压力,从而能够逐步坚定信念,注重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五)强化培训学习
提升基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力,就要强化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素养,为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打牢坚实的业务素质基础。第一,要在公务人员考录中,设置与职位相关的法律门槛,在笔试内容中应增加与各岗位相关的法律知识等,以此在基层公务人员队伍中引入更多素质高、懂法律的人才。应认真遵循“公平、平等、竞争和择优”等原则,不断完善基层公务人员录用、考核、晋升、奖惩机制。这样才能督促基层公务人员注重提升自己的依法行政能力。第二,在公务人员入职后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逐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实现法律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使基层公务人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第三,要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在基层公务人员队伍中要严格实行淘汰机制,完善辞职和辞退等制度,确保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让每个人员都能够切实增强危机感,从而主动接受培训,认真学习,实现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通过做好以上工作,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职责。
四、结语
总之, 十九大报告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行政权力不再“任性”,行政执法越来越规范,简政放权也让群众得到实惠。而基层公务人员由于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眾,提升他们的依法行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认清形势要求,及时将相关措施做到位,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加强教育培训,让每个基层公务人员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从而真正实现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乐.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法治与社会,2018,(06):131-132.
[2]辜岸.政府依法行政和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论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06):54-58.
[3]崔洪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的现实途径[J].法治与社会,2017,(35):133-134.
[4]梁华林.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06):58-60.
(作者单位:中共福安市委党校,福建 福安 3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