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体系的路径探索

2018-11-06 07:51舒蒙
山东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舒蒙

摘 要:当前,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主要以资助帮扶为主。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困难是经济方面,然而,由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学习、交往、就业、心理等问题也是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困境。因此,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全方位帮扶。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全方位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这一点需要贯穿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全方位育人”应当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全方位帮扶,只有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帮扶的各项具体措施。

其次,坚持育人为本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也是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因此,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求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3]要实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就必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包括经济帮扶在内的全方位帮扶。

因此,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多方面困境

首先,思想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贫困,这就易造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问题想事情容易偏激,遇事怨天尤人,或者羞于面对自己的贫困现状,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交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不足,同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物质保障,由此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的机会较少,并且范围狭窄。

再次,学业方面,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原生活地区形成的学习模式、生活习惯与大学所倡导的学习及校园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学业方面的困境。

最后,就业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困境:第一,当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观存在错误倾向;第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某些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欠缺;第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资源较少,同时,也难以负担过多的交通、食宿等就业开支,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全方位帮扶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的途径

1.资助帮扶

资助帮扶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是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坚实后盾。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起了以“奖、勤、助、贷、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育人体系,并且资助金额和覆盖面也不断提高和扩大,基本落实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助学政策。除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普遍性的资助之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精准资助。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需求,实施有的放矢的帮扶。例如,有的困难生目标就是就业,那可以给予他一些企业带有参观实习机会的奖助学金,这样能让他们尽快获得求职技能;有的学生立志科研,就可以帮助他联系学校的一些助教、助研的勤工助学岗位等。

2.思想帮扶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校正个人的思想行为,使其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健康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4]因此,想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经济贫困所带来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长成才,除了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和帮扶以外,高校还要在思想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一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帮扶,引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贫困现状,让他们明确这种现状不是他们的错,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并且贫困只是暂时的,可以转化成自身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一种磨炼。另一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帮扶,使他们在正确的看待自身的贫困的基础上,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自信,要“在精神上帮助学生,培育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5]

3.交往帮扶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长成才具备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摆脱当前困难的重要能力,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帮扶工作。首先,学校层面,要有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作为保障。其次,各社团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团和担任学生干部的热情,有意识地吸纳他们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以及担任学生干部。这些措施是通过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机会以及扩大交往范围,引导和培养家庭经濟困难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终走出人际交往的困境。

4.学业帮扶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学业帮扶,一方面要在拓展资助渠道、加大资助力度的基础上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走出学业困境,顺利成长成才。

5.就业帮扶

首先,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开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和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就业规划。其次,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能力,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担任学生干部、勤工助学岗位、各类协会和社团活动等,帮助他们提升这些能力和素质。第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P128.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P200.

[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p193.

[5] 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P9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P135.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