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摘要〕该研究运用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軟件,以2000至2017年间《外语电化教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将我国近二十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相关研究论文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通过分析高频度、高中心性的关键词,突现关键术语、高影响力文献和时区视图,以探测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热点、前沿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在主场域大学英语、理论研究与应用、教学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研究前沿则突显为创新教学模式、全新课程模式、面向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计算机话语分析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演化趋势经历辅助、整合到学科性融合三个阶段。“互联网+外语教学”是新常态,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将是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804-0060-08
引 言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内在共生性、本体性和封闭性,使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课程产生了交融与整合的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1](3-12。随着以融通互联、大数据、高流动性和高开放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常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迭代促使外语信息化教学处于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中。那么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到底经历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它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是什么?它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研究学科领域发展趋势的方法较为落后,需要学者对该领域的所有文献进行查阅 [2] ,且研究多为定性归纳,掺杂主观判断[3],易造成研究结果欠缺客观性。信息可视化则是利用可视化软件,通过直观的动态图像信息处理方式,客观、高效、科学地处理文献信息,从而获得详尽的科学前沿分析结果,了解和预测研究动态 [4][359-377] 。它是科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是对科学学科进行定量研究的最基本、最成熟的方法,尤其在对科学学科的演化研究方面 [5] 。因此,针对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整体发展趋势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从目前的文献看,对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仅有寥寥几篇,且时效性、研究工具、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尚有欠缺。 董静娟分析了15年来国内外外语电化教学研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取样仅限两权威期刊且仅做主题词分析[6];刘华以《外语电化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该刊的研究热点、主题、结构等进行分析,但未能延伸到外语信息化教学的大方向上[7]。朱敬首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演进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外语教育技术已初具学科雏形,但研究偏重理论的演变[8];陈坚林则以教育信息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论外语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变化[9](3-9。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采用近年来具有较大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以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多维度、全方位地将近20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以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等形式呈现出来,更为直观地梳理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研究前沿及热点的变迁,并预测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外语教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运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V. 5.1 R8 进行相关分析。CiteSpace能有效探索学科知识领域的演进与研究前沿,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文献计量学分析易于呈现历时性的动态 [4][359-377] 。本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文献中高频度、高中心性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形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探索外语信息化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通过词频探测技术,分析突现术语,进而探索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最后利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析出若干关键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读,结合关键词时区图,梳理近20年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趋势。
一般来说,与专著、研究报告等文献相比,期刊论文更能连续、敏锐、直接地体现研究热点和前沿 [10]。因此本研究以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来源。CSSCI入选刊物都经过科学筛选,能反映各个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CSSCI收录的教育技术领域六本核心期刊:《外语电化教学》《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相关数据①,时间覆盖范围为2000——2017年。其中《外语电化教学》是外语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代表性刊物,所以本研究下载其全部数据,但剔除其中纯语言学术研究的文献,保留外语教学的文献。其他五本核心期刊则以“外语”或“英语”为检索词下载相关数据,共得到1424条来源文献。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内容的概括和提炼。统计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词所表征的内容在其相应领域中受关注程度,有利于探寻研究热点。本研究运行CiteSpace软件,以关键词为节点,时间跨度为“2000-2017”,时间分区为2年,以每个时间切片频次最高的前50个节点显示,并进行关键词语义合并处理,共获得253个节点,673条连线,生成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详见图1。 图中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外部有年环的表示具有高中介中心性。年环越厚,表示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图谱的网络结构中重要性越大 [4][359-377] 。根据图谱析出的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前15位高频关键词,得出表1。 结合图1和表1,可探测出近二十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热点包括:“大学英语”频次169、“自主学习”频次85、“教学模式”频次75、“多媒体教学”频次59、“语料库”频次57、“建构主义”频次37、“翻转课堂”频次24等。其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是图1中两大节点,可见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一直是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最大主题;而英语是其中最大的主流语种。
对上述术语进行归纳分析,可把我国近二十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概况为四个方面:研究场域、理论研究与应用、教学实践模式和策略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其中研究主场域在“大学英语”,中小学场域的研究相对偏少;理论研究侧重于“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模式和策略研究包含“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等,其中“教学模式”具有高中心性和延续性,可见研究者一直在寻找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两者相结合的平衡点以探求合适的教学范式。但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结构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的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重点在“语料库”,同时开发建立各种数字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写作”课中。
二 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CiteSpace对研究前沿的侦测分析主要通过对“突变词语”的提取来实现,通过“突变检测计算”功能从论文题目、关键词和摘要等字段提取候选专业术语,并析出某个时间段出现频次激增的专业术语即突变术语,以识别出学科研究前沿[11]。通过CiteSpace的计算,共析出17个突变术语,如表2所示。将表2与表1进行比较,有部分重复,如“英语教学”“建构主义”“英语写作”“多媒体教学”等,说明这些既是研究热点,也是前沿。除此之外,还析出其他新要素,如“翻转课堂”“MOOCs”“大数据”“多模态”“外语教师”等。
进一步将上述突变术语作归类,可把我国近二十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前沿归纳为五个方面:创新教学模、全新课程模式、面向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计算机话语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创新教学模式主要在“翻转课堂”,一种基于视频、网络和虚拟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流程逆序创新的教学模式 [12] 。全新课程模式的重点是“MOOCs”慕课,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它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素材,并将物理学习环境扩展到了虚拟环境 [13] 。面向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研究主要在于分析外语“大数据”,精确判断学习者的个体和整体状况,从而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同时,也有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展 [14](3-8 。计算机话语分析的研究则侧重于“多模态”。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从单模态到双模态再到多模态的转变,其意义在于将语言和其他相關意义资源整合起来 [15] ,它是外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有力推动器,也是技术化与人文化相结合的体现[8](13-18;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教师角色、TPACK结构、教师自我效能以及教师互动能力和团队建设等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爆炸引爆知识新形态,催生了教学新资源、新模式、新手段等的诞生。纵观研究前沿的五个方面,其研究的层面不断深化,从宏观的大环境到微观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及教师发展等,每个要素都深深刻上互联网的烙印,说明外语信息化教学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新常态,即“互联网+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9](3-9。
三 演化趋势的可视化谱图分析
基于上述热点与前沿的分析,利用CiteSpace进一步绘制出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时区视图,如图2。时区视图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16]。
与此同时,利用CiteSpace对检索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将节点类型改为“Cited Reference”, 其他设置保持不变,得出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共引文献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通过对这些高影响力文献的研读,结合时区视图,总结出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演化趋势: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外语教学阶段CAI2003年以前。这是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从时区视图可见,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主要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主;高影响力文献有胡继岳的“英语网络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2003,以及张华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2003。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可知,这一阶段开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上,但课堂模式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为主导,以教为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是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阶段2004—2010。这是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发展性阶段。从时区视图可见,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呈现热点多,2004—2007年热点相对集中,主要有“大学英语”“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语料库”和“英语写作”等,教与学的策略实践研究重心出现迁移,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I转变为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2008—2010年由于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和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正式版》的颁布,又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热点,“移动学习”“多模态”“实证研究”等。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面授和计算机自主学习。随即,陈坚林教授就发表了两篇高影响力的文献“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和“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结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分别指出教育部提出的新教学模式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而是指计算机、课堂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17] ,只有全面整合,计算机成为整个课程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 [18] 。所以“整合”是这时期的核心。而理论基础也逐步完善,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外语教学。“多模态”是2010年衍生的热点,胡壮麟2007年发表的“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和朱永生2007年发表的文章“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献,文章对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定义、理论基础、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我国话语分析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语言研究的关注点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 [19][20] 。这一时期还有一篇重要文献是杨永林2004年发表的“一种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训练系统”,通过“技术精巧”来解决“创新写作”的一些问题,重点介绍“体验英语写作系统”,开创数字化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21] 。
在时区视图中,我们还发现另一个突出术语“实证研究”,时间分布在2008年。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这一时期采用实证研究量化的方法来验证某个教学方法效果的文献增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已逐步改变了原来以思辨研究为主的状态,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和理性化的趋势。
第三阶段:信息技术与外语学科性融合阶段2011至今,也是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构建阶段。“互联网+外语教学”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从时区视图可见,这一阶段的关键术语是“翻转课堂”“慕课”“外语教师”以及“大数据”“智慧教育”等。这些热点正体现了《规划》的精神,也是“互联网+”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新事物,更体现“互联网+外语教学”的教育常态。
这一阶段的高影响力文献有张金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2,主要介绍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22]。还有胡加圣的《外语教学技术学论纲》2013,通过论述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严格体现了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证明外语教育技术学已经基本形成学科雏形 [1](3-12 。这些具有影响力的文献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层面都折射出信息技术与外语的融合,“技术”与“课程”无缝对接,并隐形渗透到课程中,融为一体。
从上述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近二十年经历了辅助、整合到学科性融合的演化趋势,研究方向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热点也由于时代教育理念、国家纲领性文件、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不断地变迁,但有一点,每一次的变迁都推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逐步融合为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系统,体现“互联网+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与高频共引、高中介中心度、高突现率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不谋而合详情见表3。
三、 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
一 我國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发展情况
通过对上述研究热点、前沿和演化趋势的考察分析,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1 研究内容不断扩展,视角多元化。
从宏观上看:研究覆盖面更广,学科性更为明显。纵观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二十年的研究,其研究热点已经覆盖到理论体系、教学实践与模式、多环境下的师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等方面,涵盖整个外语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涉及语言、教学、技术、教育者、学习者等教学要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 [1](3-12 ,更为突显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和专业性。
从微观上看:1研究聚焦“学习”。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的重心由“教”转变为“学”,关注多环境下不同学习模式的研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方式也从单一课堂学习转变为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包括Elearning电子化学习、Mlearning移动学习和Ulearning泛在学习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延伸出智慧学习和深度学习[14](3-8。2对教学系统中“人”的研究形成热点。“学习者”和“教师”是教学系统中两个核心要素。从研究中可见,两者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于学习主体的研究关注其学习过程,包括心理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对于“教师”的研究角度则从简单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深入到教师行为、专业发展、认知、信息素养和团队建设等方向,这与国内外二语习得的研究趋势是吻合的 [23](24-28 。3新技术引领研究前沿。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在各种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教学新资源、新模式、新手段不断诞生,并与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深度融合[24](7-14。 “互联网+外语教学”成为新常态 [9](3-9 。慕课、翻转课堂、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等研究骤增,新技术的应用、外语教学全面智能化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研究前沿。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更有可能成新热点。
2 理论基础研究趋向完善。
在外语教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人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更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当信息技术进入外语教学系统后由于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生态位,导致教学中出现失调或对信息技术滥用的现象[25](8-11,为了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的状态,这就需要从生态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外语教学[26](209,应用生态学的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解读这些问题,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要素相互融合,形成稳定的教学结构,以促进外语教学的动态平衡。
3 研究方法呈现规范化。
我国外语研究较长时间以非材料性研究方法为主,多为理论问题的探讨或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存在“经验研究不足”的缺陷。06年开始转变,实证研究的比重首次超过非材料性研究 [27](37-42,实证研究得到重视,这与国外重定量和实证研究的趋势是一致的,也是外语信息化研究中一个良性态势。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信息技术与外语融合时涉及的因素更多,更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在验证某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时,有数据支持的实证研究显然要比空洞的论述更具可信度。
4 研究场域集中于大学英语教育。
从可视化的分析看,近二十年研究的主场域一直集中在大学英语,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研究相对匮乏,比重失衡。这与研究者多处高校和国家纲领性文件引领有关。但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应该覆盖全方位、各个层次。未来需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外语信息化教学科研水平,加大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研究,使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场域得到延伸,并均衡化发展。
二 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态势展望
1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构建的可能性
外语教育技术学是外语学科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体系[28]。从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入教学实践模式、语言技能、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等各个模块,信息技术和外语突破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范畴,达到真正的融合状态,形成了外语教育的技术化范式[29](31-35;理论体系上也由最初语言学领域中的多模态理论发展到涵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理论 [23](24-28 ,理论基础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方向转变 [29](31-35。James Finn是教育技术领域第一个提出学科建设问题的人,对照他提出的学科建设的六维标准:知性方法、应用实践、人员培训、组织交流、伦理规范和知性理论体系[30](6-17 ,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本身已具备学科构成的要素,及学科发展的实践支撑,从理论到实践都严格体现了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证明外语教育技术学已具有学科雏形 [1](3-12 。而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建立的意义在于能有效地协调技术、语言及教学三者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外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外语教育的最优化 [31](76-80。也只有构建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才能解决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化和“有课程,无学科”的尴尬境地 [32] 。有了科学的学科教学理论指导,学科的教学实践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3](50-56。
2 “互联网+外语教学”是新常态;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是未来的趋势。
工业4.0时代的来临,新兴工业文明冲击教育。互联网以全球性、开放性、联通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式,也改变了整个外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包括培养目标、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颠覆了传统教育的观念。无论从研究的热点、前沿,还是其演化趋势看,外语信息化教学已经进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信息技术已渗透入外语教学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成为必不可少的因子。可见“互联网+外语教学”已是不可逆转的常态,它正塑造开放创新的外语教学生态,体现其“生态化”、“自主化”、和“個性化” [9](3-9 。而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教育信息化更进入了一个由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的新时代,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 [34] 。这将是一个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教育时代 [24](7-14,智能教育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环境的推动下,外语信息化教学也必然顺应大趋势,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为趋势。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智能硬件、区间链接等教育科技,与外语教学的一切空间深度融合,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外语教育的现代化。
四、 结 论
综上,近二十年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经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外语教学、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学科性融合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推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逐步融合为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系统,体现“互联网+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研究主场域,即大学英语、理论研究与应用、教学策略模式与实践研究以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其中理论研究侧重于“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模式和策略研究包含“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等,其中“教学模式”具有高中心性和延续性。教学结构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的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重点在“语料库”,同时开发建立各种数字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写作”课中。
研究前沿集中在:创新教学模式、全新课程模式、面向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研究、计算机话语分析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五个问题。无论从宏观的大环境还是微观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及教师发展等,每个要素都刻着互联网的烙印,技术引领研究前沿。
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总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层面不断深化,聚焦“学习”和教学系统中“人”的研究。技术引领研究前沿,理论基础趋向完善,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审视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规范化,重视实证研究。但研究场域多集中大学英语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研究相对匮乏,需注意均衡化。通过近20年的发展,“互联网+外语教学”是新常态,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构建外语教育技术学科将成为未来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发展的方向。
同时,本文主要着眼于国内的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发展分析,未将视野延伸到国外,从国际性的角度去挖掘,并对国内外该领域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等,这些都将是未来研究需要延伸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胡加圣, 陈坚林. 外语教育技术学论纲[J]. 外语电化教学,2013, (3: 3-12.
[2]杨海燕.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基于CSSCI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15, (4: 46-56.
[3]潘黎, 王素. 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 教育研究, 2011, (2:47-53.
[4]Chen, C. M. Citespace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 (3: 359-377.
[5]侯建华, 陈悦. 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7, (S1: 15-21.
[6]董静娟, 闫志明,张蕾,等. 十五年来外语电化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8: 67-73.
[7]刘华. 外语教学技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以《外语电化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18: 49-51.
[8]朱敬, 蔡建东. 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演进路径与前沿热点问题——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3, (2: 13-18.
[9]陈坚林, 王静. 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常态变化与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视化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6, (2: 3-9.
[10]李亚员. 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7: 55-60.
[11]赵丹群. 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 (10: 56-58.
[12]Kathleen F. 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012, 39(8: 12-17.
[13]戴朝晖. 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 外语电化教学, 2015, (1: 73-78.
[14]陈坚林, 贾振霞.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外语学习方式探索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7, (4: 3-8,16.
[15]Gibbon, D., Mertins, I. & Moore, R. K.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d Spoken Dialogue Systems [C].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16]陳悦, 陈超美, 胡志刚,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7]陈坚林. 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 外语电化教学,2005,(4: 9-12,49.
[18]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6: 3-10.
[19]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1-10.
[20]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 (5: 82-86.
[21]杨永林, 罗立胜, 张文霞. 一种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训练系统[J]. 外语电化教学, 2004, (8: 4-10,16.
[2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23]郑友奇, 杨春红, 沈春蕾. 机助外语教学的计量学考察暨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态势展望[J]. 外语电化教学,2013, (2: 24-28.
[24]任友群, 冯仰存, 郑旭东. 融合创新, 智能引领, 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 7-14,34.
[25]孙丰果, 齐登红. 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生态化整合——陈坚林教授访谈录[J]. 山东外语教学,2012, (6: 8-11.
[26]陈坚林.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7]谈言玲, 严化.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 回顾与思考[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 (5: 37-42.
[28]胡加圣. 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29]郑友奇, 杨春红. 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蜕变[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 (4: 31-35,83.
[30]Finn, J. D. Professionalizing the audiovisual field[J].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Review, 1953, 1 (1: 6-17.
[31]刘辉.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基于学科研究的大学外语教学思考——2012全国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启示[J]. 外语电化教学, 2012, (2: 76-80.
[32]胡加圣. 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33]孙凤兰, 胡加圣. 国内外CALL研究概论及其学科化发展趋势[J]. 现代教育技术,2014, (6: 50-57.
[34]杜占元.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N]. 中国教育报, 2017-11-09 (001.
责任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