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 合肥 23000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在患者服药期间,提高其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对确保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应配合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提高其自我监测血糖的水平。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78例,女性72例;其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4.32±6.32)岁。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79例,女性71例;其年龄为33~76岁,平均年龄为(54.45±6.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这些患者入院后,根据其血糖水平为其使用合适剂量的胰岛素进行治疗。帮助这些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对其进行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将心理状态调整在一个合适的状态。多鼓励、安慰患者,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2)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他们对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纠正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错误认识,使其意识到终生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3)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为3.9~6.1 mmol/L,将餐后2 h血糖水平控制为7.8~11.1 mmol/L。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血糖监测方案。对血糖水平趋于稳定的患者告知其每周监测1~2次血糖,对血糖水平控制较差的患者告知其每日需监测4~7次血糖。告知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具体时间、方式、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入院就诊。4)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血糖仪,为其讲解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告知其在采血前要保持手臂自然下垂15~20 s,从而确保其指端末梢的血液充盈。告知患者不要在指腹的正中处或指尖进行采血,应选择对痛觉不敏感的指腹两侧进行采血。为患者发放血糖监测记录本,告知其在每次监测血糖后要将监测血糖的时间、结果及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每餐的进食量、每日进餐的次数等情况详细地记录在血糖监测记录本中。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根据血糖监测记录本中的记录评估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评估两组患者对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以评估其接受护理的效果。具体的评定标准是:(1)完全依从:接受护理后,患者能够坚持自我监测血糖,能够按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部分依从:接受护理后,患者基本能够坚持自我监测血糖,基本能够按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3)不依从:接受护理后,患者不能够坚持自我监测血糖,未按时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的患者数+部分依从的患者数)/患者的总人数×100%。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对自我监测血糖的总依从率高于甲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自我监测血糖总依从率的比较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据调查,全世界约有1.5亿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是除心血管疾病以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属于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2]。因此,该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院外对血糖进行自我管理。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据调查,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坚持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仅占34.13%。说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较差[4]。2型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若较差,其在进行复诊时不能为医生提供其病情的准确资料,可影响医生对其病情的判断,从而可影响医生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因此,临床上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提高其对自我监测血糖重要性的认识[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其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