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丽敏
(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江苏 如皋 226511)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患者发生交通事故或从高空坠落所致[1]。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折的主要方法。相关的文献指出,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其康复[2-3]。在本次研究中,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对110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正常出院的2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1)年龄>18岁。2)无沟通、认知障碍。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其他的重大疾病。2)对治护的依从性较差。将这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组)。观察组患者中有男60例,女50例;其年龄为18~83岁,平均年龄(54.27±13.09)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58例,女52例;其年龄为18~79岁,平均年龄(55.05±12.8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期间,对其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用药指导、起居护理、病情观察、康复训练指导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方法是:1)由护士长和高年资的护士组成延伸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为患者建立家庭随访档案,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延伸护理计划。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个月对其进行1次上门随访。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开通24 h护理服务电话,为患者提供护理咨询服务。2)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压力。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例如,对于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肱骨干骨折患者,指导其在术后定时进行手指屈伸训练。在术后3周左右指导其进行腕关节、肘关节的屈伸训练及肩关节的内收外展训练[4-5]。在此期间,应嘱咐患者注意控制运动量,指导其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及训练频率。在术后6~8周,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旋转训练[6-7]。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期间,定时对其骨折处的对线及愈合情况进行检查。4)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常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告知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钙的食物,以确保其营养摄入的充足[8-9]。
1)观察接受护理后患者对骨折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率。2)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自制的肢体功能评估量表在患者出院后4个月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的满分为100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分级标准是:(1)恢复正常。患者肢体功能的评分在80分以上。(2)好转。患者肢体功能的评分为60~80分。(3)未好转。患者肢体功能的评分在60分以下。3)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骨折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率(89.09%)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骨折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率(72.73%),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对骨折及康复知识掌握率的比较[n(%)]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总好转率(98.18%)高于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总好转率(89.09%),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n(%)]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9.09%)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n(%)]
临床研究发现,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9]。有研究指出,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在出院后若不能按照医嘱用药和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严重影响其骨折处的愈合,甚至会导致其发生残疾[10]。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提高其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11]。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效果,笔者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骨折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率(89.09%)、肢体功能的总好转率(98.18%)和对护理的满意率(99.0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院的骨折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骨折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率,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