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春
脑血栓是神经内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可用于脑血栓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效果均存在一定差异,故本次我们针对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用药的详细效果作出探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有关的研究进行借鉴,现将研究详情作出整理报道。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神经内科中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通过核磁共振、CT等方法对其实施诊断,且明确为脑血栓;②患者病情发生到本次入院时间在6小时以内;③患者的肌力在2级以上;④患者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基本正常;⑤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表示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即符合纳入标准中相关内容,但是存在以下任一情况:①合并有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患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合并有脑出血的患者;③患者对于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差;④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或不愿接受相关(持续时间为6个月)随访。
最终共计纳入病例8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为(65.32±2.03)岁,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65.64±2.12)岁,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即包括改善脑循环、抗凝、溶栓等治疗,此后按照分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单独治疗[1]。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即选择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45)每天1次,每次100 mg,温水冲服;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其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和对照组相同,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每天1次,每次20 mg,每次用药时间为晚饭后。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其效果并实施对比[2]。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NIHSS)、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其中IM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使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动脉检查,记录其对应情况并计算出IMT数值。Barthel指数则共计包括10项,最高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情况越好,将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对应数据分别作出记录。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LDL-C即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即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G即总胆固醇、TC即甘油三酯等),按照组别统计后实施对比[3]。
1.4 疗效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即治疗后患者无病残现象,同时意识障碍等情况均完全恢复正常则为治愈;患者为轻度病残现象,其临床症状和意识障碍现有所改善或基本消失则为显效;患者为中度病残,但是意识障碍现象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患者临床情况均无改善,甚至治疗后出现恶化现象则表示无效;其中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为总疗效,按照组别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4]。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善更加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x±s,mmol/L)
2.3 两组NIHSS、IMT、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相近,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恢复效果更好(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IMT、Barthel指数比较(x±s)
神经内科中脑血栓在临床中属于多见疾病,病情发生后进展往往较急,如果未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致残等现象,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对脑血栓可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单独药物治疗等,本研究针对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作出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IMT、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生上述差异的机制则在于:血栓的形成本身是脑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在病变的过程中使得患者的血管管腔不断狭窄,最终出现血栓而引起阻塞。基于脑血栓发生的病机,临床对患者实施的相应治疗即主要以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相关血脂浓度、促进血液流动等为主[5]。对照组所用的阿司匹林是一种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其主要是对患者的血小板环脂酶产生控制,并在此过程中释放一定含量的TXA2,帮助患者的前列腺素得到降低,最终使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得到改善,患者的血管痉挛情况则能够同时得到缓解[6]。另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溶栓的作用,或者在溶栓治疗后,长期的服用阿司匹林,对于血栓的再次形成具有积极预防作用[7]。因此,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常规的治疗后,仅仅加以阿司匹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帮助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从改善血脂等整体方面而言,其效果仍然不甚理想[8]。观察组所用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则属于目前临床中的一线调脂药物,其用药后可使得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等得到显著的降低,从而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而血脂水平的改善对于患者的新斑块形成往往具有重要作用[9]。此外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还给予患者对照组和最为基础的常规治疗,因此不同药物可协同对患者发生作用,最终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神经内科中脑血栓,可获得良好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在类似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以期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