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

2018-11-06 08:10邓巧凤卢军丁翔云胡忠诚邹莹宋秋荷
当代医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火针结节性皮损

邓巧凤,卢军,丁翔云,胡忠诚,邹莹,宋秋荷

结节性痒疹在临床上又称为结节性苔藓,该病是一种以结节样损害,同时伴有奇痒症状的慢性皮肤病。该病多以成年女性为主,发病部位则集中于四肢伸侧与腰背等部位,尤其是双小腿伸侧最为多发[1]。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出剧烈瘙痒,病情迁延难愈,而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有口服抗组胺或镇静剂、外用激素类药物等,而疗效并不明显;又或者是通过向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采用液态冷冻以及通过激光烧灼等方法以消除结节,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上述所提到的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皮损数量较多的患者并不适用,较易复发[2]。故而目前针对结节性痒疹,并无有效疗法。因此,为探究火针对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其进行病理观察,故选取了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开展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病理观察,探讨该病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皆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至本院就诊。在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22,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7.56±4.56)岁,病程为5个月~9年,平均病程(4.23±1.56)年;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1∶23,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41±4.62)岁,病程为7个月~11年,平均病程(4.57±1.60)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者火针治疗,即取患者安静舒适位,将患者皮损部位充分暴露,选取进针点并进行常规的消毒;而后采用盘龙多头火针(美国TCM公司生产的‘natural’牌,直径0.5 mm)置于酒精灯上烧至红白后,垂直、快速地点刺皮损,待出现皮质样物质于针刺点弹出后,迅速将针拔出,使其自凝,针距间隔大约0.3 cm,尽量稀疏均匀,直至刺完整个皮损。术毕后,采用干棉球封闭针孔,并再次进行常规的消毒;每周1次,2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卤米松软膏(奥美制药厂,批号:HC20150050)治疗,取适量膏药涂抹于皮损区域,药膏厚度约在2 mm左右为宜,涂抹后采用保鲜膜进行局部封包,时间为2 h,每天2次,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参考欧洲Annie的研究,按0~3级的4级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结节数量以及结节大小,总分为4项评分的和,见表1;根据上述评分对综合疗效进行判定,按照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将疗效分为痊愈:患者自觉瘙痒消失,皮损消退(≥90%),积分改善率(≥95.0%);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90%~50%),积分改善率(94.0%~70.0%);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皮损消退(49%~30%),积分改善率(69.0%~50.0%);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皮损轻微消退(<30%),积分轻微改善(<5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0%[3-5]。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普通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治愈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表1 各指标评分标准Table 1 Scores of each indicator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经疗效判定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8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进行观察,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则分别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3 两组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itch scores and le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points)

2.3 两组治愈患者病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11例治愈的患者中,3个月内出现1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9.09%;而对照组5例治愈患者中,3个月内出现3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60.00%;研究组治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5,P=0.03)。

2.4 病理及组织学观察 治疗前,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的68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皮与真皮病理改变。普通病理组织检查与显微镜下观察显示,患者表皮可见表皮显著增生、角化过度,真皮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及血管增生;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患者皮损处的真皮乳头层甚至全层表皮均存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并且还不仅仅是局限于神经纤维内;而正常的表皮和非皮损区却很少见SP,几乎无CGRP,同时辅助性T淋巴细胞减少。在患者治疗2个疗程即4周后观察,两组治愈的患者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患者表皮增生减少、角化改善,而真皮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同时皮损区域免疫化学观察,真皮乳头层以及全层表皮的SP含量与CGRP表达减少,甚至没有,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提升。

3 讨论

结节性痒疹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病,但研究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神经因素。相关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IL-31等在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介导作用;有研究通过病理观察发现,结节性痒疹患者皮损的真皮乳头与全层表皮存在着大量的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但在正常的表皮以及不存在皮损的区域[6-7],则仅有少量的SP表达以及无CGRP表达,而这与本次研究对68例患者进行病理观察所得到的结果相似。实际上SP与CGRP是两种重要的感觉神经肽,其主要存在与神经纤维中,在神经系统中,具有感受、传导以及易化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作用,对神经与非神经之间起到桥接的作用。②免疫因素。结节性痒疹患者,其辅助性T淋巴细胞减少,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存在异常;与此同时,结节性炎症还可能与食物不耐受进而导致TNF-A上调存在相关性。③精神心理因素。通常结节性痒疹患者皆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沮丧情绪,性格特征表现为敏感、内向和神经质等[8-9]。

火针又可称之为烧针,属于我国中医外治法,通过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一方面,使得患者经络疏通,进而使湿邪运行、助阳化气、津液运行、气机疏通,故而凝滞之痰得温而化解;而另一方面,通过酒精灯烧针、迅刺,为邪热提供了良好的出路,而又因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的特点,因此在火针温通的作用下,促进气血运行通畅,故而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当邪气去、气血通后,痒则止[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能够进一步表明,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瘙痒症状,促进皮损恢复。在确定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后,治愈的患者会不会出现病情再次复发的情况,是临床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愈患者复发率(9.09%)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60.00%)(P<0.05),故而能够提示,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根治性较好,不易复发。

综上所述,引起结节性痒疹的因素较多、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虽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并不理性。而本次研究通过对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进行探究,同时增加了治疗前后的病理观察,首先明确了火针在结节性痒疹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瘙痒、皮损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而与此同时,病理观察能够为今后的结节性痒疹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未来进一步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火针结节性皮损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