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在临床治疗中为患者进行急救和供给营养的重要方法。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静脉穿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以及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它既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对于患者的血管能够进行一定保护,使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量能够得到相应减少。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但是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时,如果患者缺乏对静脉留置针安全使用知识的了解,不能有效配合护理和维护,容易发生堵管、渗液、脱落、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而影响留置效果。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反复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能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延长留置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使静脉留置针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了探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药物均为抗生素与普通药物,其中男38例,女38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1.4±7.6)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5例,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22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9例。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38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1.1±7.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0例,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15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1.7±7.9)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9例。经过统计学比较发现,两组健康教育患者的年龄、文化以及年龄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在置管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以及维护方法和妥善固定等相关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健康教育,为每位患者发放留置针健康指导流程图,在患者输液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在置管前的早期教育。由责任护士在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作用,并说明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护理知识以及需要的患者配合和维护方法,降低患者的疑虑心理,培养患者的信任度。②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制作留置针健康指导流程图并发放给每名患者,包括静脉留置针的型号与优势—穿刺部位和血管的选择—封管的目的和方式—留置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拔管后的防范等内容。另外也可以利用现场操作示范以及播放影片的形式向患者更直观形象的讲述留置针保护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人群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详细讲解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③置管后强化关键环节的教育。护理人员在置管后,指导患者及时并正确变换体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期间注意事项的强化教育,并指导其如何活动和防水,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水平,另外叮嘱患者密切观察置管输液局部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发生红肿、回血、疼痛等情况需及时报告护理人员进行处理。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知识的知晓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20道题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晓度越高。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留置针知识知晓度和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of indwelling needles and retention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时的常用方式。外周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出血量少,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势,而且套管针的留置时间相对较长,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如果患者自我保护或维护不当,容易出现导管堵管、液体渗漏、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身心健康。因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是在做套管针操作前进行一次性的宣教,而大量的宣教内容导致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因此健康宣教的效果不佳,堵管、渗漏等并发症仍然常有发生。而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心理状态、配合程度以及血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后,进行分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包括置管前的早期教育、置管后的集中宣教以及注意事项等关键环节的反复强化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打消患者的疑虑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给予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最终研究组患者的留置针知识知晓度和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知识的知晓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输液疗法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