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与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8-11-06 06:04孔国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桡动脉球囊冠脉

孔国防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中医院内科,山西 临汾 04350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常对此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患者的外周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带有气囊的导管送至其冠脉的狭窄处,通过充盈气囊来扩张其狭窄的冠脉管腔。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比较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与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至12月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中医院内科收治的13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占55.38%),女性患者29例(占44.62%);其年龄在37~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8±6.33)岁;其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9±0.64)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32例(占49.23%),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占7.69%)。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占54.79%),女性患者33例(占45.21%);其年龄在3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9±5.99)岁;其病程在3~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04±0.7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31例(占42.47%),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6例(占8.2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经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得到确诊。2)存在心绞痛的症状。3)对其进行Allen试验的结果呈阳性[2]。本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其血流动力各项指标不稳定。2)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3)病历资料缺失。

1.3 方法

术前,指导两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3 d。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让其将术侧的肢体向外伸展。对其进行局部麻醉,在其桡动脉搏动的最强烈处进行穿刺。将型号适宜的引导导管置入其桡动脉内,在X线机的透视下,将引导导管送至其发生病变的冠脉内。在X线机的透视下调整引导导管的位置,使之与冠脉的近端呈现出良好的同轴状态。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其狭窄冠脉管腔的具体位置。在X线机的透视下经引导导管置入导引钢丝,使导引钢丝穿过冠脉的狭窄处,一直抵达冠脉的远端。在推送导引钢丝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应一边旋转引导钢丝一边将其推送至冠脉远端。若患者病变处的冠脉完全闭塞,则在导引钢丝穿过闭塞段后应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待确认导引钢丝仍在冠脉管腔内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沿着引导钢丝置入球囊导管。对于不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为其置入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1的球囊导管。用球囊对患者狭窄的冠脉管腔进行扩张(球囊的压力为6~10个大气压)。对于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为其置入小一号的球囊导管(或置入直径为2.5 mm的球囊导管),用球囊对其狭窄的冠脉管腔进行扩张,然后对其进行支架置入术。手术结束后将导管拔出,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的时间为6 h)。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其右侧的腹股沟区域进行消毒。对患者右侧的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点位于股横纹下方约3 cm处。余下的手术步骤与观察组患者相同。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及术后其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表皮坏死、局部感染、腰痛、排尿不畅、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穿刺点出血、局部动脉内出现小块血肿、心律不齐等)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为94.52%,对照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为95.38%,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2.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

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为(5.47±1.32)/个月,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为(5.63±1.27)/个月,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观察组患者表皮坏死、局部感染、腰痛、排尿不畅、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穿刺点出血、局部动脉内出现小块血肿及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WHO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3]。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就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从而可危及其生命。目前,临床上常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与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比,对其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桡动脉位于人体前臂的浅表部位,其周围没有伴行的静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时可大大降低其动静脉瘘的发生率[4]。2)桡动脉周围的迷走神经较少,因此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发生心律不齐的几率较低。3)此术式适用于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及高龄的冠心病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不适用于上述冠心病患者)。4)术后患者的下肢不需要长时间制动,因而可大大减轻其痛苦。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及术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与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此病患者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更少,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桡动脉球囊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