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调查

2018-11-06 07:41许丽遐何光伟申晓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中村居家河北省

许丽遐, 高 伟, 何光伟, 申晓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管理系; b.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 c.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居家养老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老年人的广泛欢迎[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从“十二五”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全面部署社会养老服务规划。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3],进一步强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指导原则和工作目标。目前,各省、市相继出台了规划和实施意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已在全国展开。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并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18%左右。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4]。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在发展初期,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城区,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经验积累较少,而城中村这个城市化进程中的“夹缝地”,其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还没有受到学界的关注,缺乏实证材料,没有相关的成果可借鉴。因此对城中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调查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以此为主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对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高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养老服务理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研究工作亟需开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六地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在自己家中养老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流动随迁老人需居住1年以上的。包括空巢、高龄、失能、低收入、失独老年人和部分老年人的家属,精神正常,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正常交流,且愿意配合调查。调查员为项目主持人招募的全省各地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集中培训后利用寒假完成了1200份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工作。

(二)调查方法

1.样本量估计

首先按照样本量计算公式n=t2p(1-p))/e2[5],其中t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置信度为95%时,正态分布表中查出t=1.96;e为误差值,按5%计算;p为概率值,按照以往相关学者研究约90%的老年人需要居家养老,故取值90%。算出最小样本量n的数值为138。确定每一个调查区选取样本不少于200例,六地市共抽取1300个样本。

2.抽样方法

为使问卷调查的样本对河北省城中村居家养老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确定调研计划时,课题组根据河北省地域分布分别抽取冀北承德和张家口,冀中保定和廊坊,冀南石家庄和邯郸六个地市,在每个地市的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分别抽取2个已经完成村改居的城中村社区,再根据每个抽中城中村老年人的性别和年龄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各类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基本可以反映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一般情况。

3.问卷填答

由老年人根据入户调查员的说明填答问卷,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员根据老人的意愿代为填答。调查共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260份,剔除无效问卷60份,实际有效问卷1200份,回收率96.90%,有效率95.20%。

4.调查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课题组编制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居家养老服务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是生存状况调查(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状况、社会支持状况、生活满意度);第二部分是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情况(养老方式选择、生活照料需要、医疗康复需要、精神慰藉需要、文体活动需要、法律维权需要等);第三部分是社区养老资源供给情况。

5.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异常值、无法核实或无法判定的数据按缺失值处理。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要情况和社区养老供给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值为0.931和专家阅读内容效度检验[6]。问卷经预调查反复修改和增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共1200人,其中男性老年人442人,占36.83%,女性老年人758人,占63.17%。年龄60-69岁676人,占总体的56.33%,70-79岁363人,占30.25%,80岁及以上的161人,占13.41%(见表1)。受教育水平显示文盲390人,占总体32.50%,小学文化程度475人,占总体39.58%,初中227人占总体18.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8人,占总体9.01%(见表2)。

表1 基本情况汇总表(1)

表2 基本情况汇总(2)

数据显示,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性别比失衡,女性寿命高于男性,尤其是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只有147人,占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05%,而女性377人,占71.95%,女性老年人比男性高43.90%。城中村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偏低,3成文盲,近6成小学与初中文化水平。这些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没有疾病的老年人238人,只占总体19.83%,患一种病的302人,占总体25.17%,患两种病的426人,占总体35.50%,患三种病及以上的234人,占总体19.50%。生活部分自理的151人,占总体12.58%,完全不能自理51人,占总体4.25%,998人生活完全自理,占总体83.17%。8成老年人有一种以上慢性病,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有两种以上慢性病。16.83%老年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与全国水平持平。

2.家庭生活状况

本次调查从婚姻状况、收入来源、居住方式、子女数量以及家庭成员关系五个方面对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统计描述。调查对象中有353人丧偶,占总体的29.42%,极少数离异(每个调查村2~3个不等)。40.42%的老年人有3个以上的子女,56.75%的老年人与老伴同住,且与子女同住一个小区,丧偶老人也多与子女同住,5.33%的丧偶老年人独居,2.91%的老年人失去独生子女。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在村民向居民转变过程中全部纳入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因此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社会养老保险,还有早期改造的城中村集团化运营的股民分红、富裕村发放的村福利、多余房屋出租、低龄老年人额外个体经营收入、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政府补贴,也有子女孝敬的和个人储蓄。34.33%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超过一半的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太亲密。

3.社会支持状况

本次调查从个人月收入水平(见表3)、社会保障状况(见表4)、倾诉渠道以及求助渠道四个方面对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统计描述。

表3 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收入情况

表4 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参保情况

据调查,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不平衡,在同一个村年龄越高养老金越多、补贴越多;村经济状况好的分红多福利也高,企事业离退休老年人退休金较高,随子女租住城中村的流动人口收入最低。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因有村集体垫资和补贴,普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13.00%随迁进村的老年人参加了城居保或在家乡参与新农保,而这部分老年人大多没有医疗保险。城中村老年人遇到烦心事有53.30%会选择配偶或子女作为倾诉对象,16.10%老年人选择不倾诉,也有30.06%的老年人求助其他人。遇到困难或紧急事件超过70.00%的老年人求助配偶或子女,25.00%的老年人求助其他人。由此可见,在城中村依靠家人照顾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最主要的选择。

4.满意度评价

本次还对城中村老年人的生存总体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健康状况满意度、对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项目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的主观评价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见表5)。

表5 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的满意度评价

表5显示,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满意度的主观评价较高,满意分别占41.30%,23.50%,31.78%;一般分别占42.50%,58.90%,43.17%,不满意的分别占16.20%,17.60%,25.05%。认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完全能满足需要的只占到18.10%,仅有2.40%的老年人认为完全不能满足需要,79.50%老年人选择部分能够满足。对现有的保障制度的评价有近80.00%的老年人回答能部分满足需要,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提高。

(三)城中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1.养老场所

老年人希望养老的场所,首选在自己家养老,由子女或保姆照顾占43.9%,选择在自己家养老,与老伴互相照顾占16.6%,选择到子女家居住占14.6%,选择去公立养老机构的占7.5%,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占16.8%,其他占0.6%(见图1)。

图1 老年人养老场所选择

2.养老服务项目

老年人首先希望获得的养老服务项目是医疗保健服务,占72.5%,其次是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服务,占52.2%,精神慰藉服务占40.4%,日常照料服务占32.9%,其他服务占34.5%(见图2)。

图2 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项目(多选)

3.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希望获得的照料服务是家政服务,占74.3%,其次是生活起居服务,占47.2%,配餐送餐服务,占38.6%,协助沐浴服务,占32.3%,辅助出行23.0%,其他服务占2.1%(见图3)。

图3 老年人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照料服务(多选)

4.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首先希望获得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健康体检,占89.2%,其次是建立健康档案,占76.1%,上门护理占31.1%,设立家庭病床占18.8%,按摩、针灸等中医康复保健占20.7%,健康指导服务占27.9%(见图4)。

图4 老年人希望获得的医疗保健服务(多选)

5.文化娱乐和体育健康服务

在文化娱乐服务需求中,棋牌娱乐占53.9%,书报阅览占36.8%,老年大学占24.3%,集体旅游占30.4%,专题讲座占13.9%,休闲养生占32.2%(见图5)。

图5 老年人希望获得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服务(多选)

6.精神慰藉服务

老年人希望获得精神慰藉服务中,心理咨询占19.6%,关怀访视占66.1%,生活陪伴占49.6%,情绪疏导占39.3%,亲情互动占34.4%,临终关怀占12.3%(见图6)。

图6 老年人希望获得精神慰藉服务(多选)

7.其他服务

老年人希望获得需要的其他服务中,适老化改造装修占34.3%,老年人电话专线占53.6%,法律咨询占23.4%,法律援助占16.4%,紧急救助占63.6%,安全指导占43.2%(见图7)。

图7 老年人希望获得的其他服务(多选)

(三)城中村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状况

本次对城中村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村干部访谈。12个城中村中只有2个已经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占总体的16.67%,大部分还在规划建设中。调查样本中有2个村所属街道没有卫生服务中心,但每个城中村都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小诊所,大都是个体经营。75%的城中村有大小不一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并不多,活动场所大多闲置。目前能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有限,相对集中的服务主要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家政保洁、组织活动、民事调解等。而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还没有开展。志愿者一般是高校大学生,不提供专业养老服务。老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项目不全,专业人才缺乏。

三、结果讨论

(一)家庭养老是城中村老年人选择的最主要养老方式

城中村实质是一种农村社区形式[7],但是在物质形态构成和生活结构方面已经非农化[8];人口特征极为混杂,既居住着从事非农职业的原住村民,又聚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9],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退休老年人,社会特征十分复杂,丰裕的物质生活与落后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反差[10]。绝大多数老年人遵循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去专业的机构养老。城中村老年人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传统的孝道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更愿意选择在家养老,认为去养老院既没“面子”又花钱。即使是患病种类多、自理能力差、缺乏照顾、家庭关系不和谐以及空巢老年人也更愿意选择离家不远、花钱不多的社区养老或选择居住在家由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城中村改造后儿女和老年人同住一个小区,基本实现“一碗汤的距离”[1],方便照顾,这也是城中村的优势。但是对于高龄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以及对于失独和空巢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都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这些表明政府和村集体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医疗保健服务是需要量最大的服务类型

调查显示医疗保健服务为需要量最大的服务类型,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绝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有关。

1.医疗保健服务

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的服务需求量排在前两位。尤其是患病老人医疗保健服务需要较高,且与患病种类呈正相关。绝大部分老人希望获得定期体检、建档立卡服务,并且是免费的、就近的。目前,承担此项工作的主要是街道一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中村大部分老年人收入不高,因此小病首选社区医院就诊,方便、快捷、费用低,同时对社区的上门护理、健康讲座、中医康复等服务也有一定的需要。随子女迁移流动人口老年人希望医疗保险能够跨省、跨地区异地结算,居家老年人希望用医保支付上门服务费用。辖区企事业单位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有较高期望。

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保洁、做饭等家政服务需求排在前两位,其次为日常陪护服务。城中村老年人大多与子女居住靠近,与医疗保健服务相比对日常生活照料需求不高,不愿意花钱购买服务,也担心外人入室受到安全威胁。而空巢、高龄、丧偶的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对生活照料有较高的需要,并且身体机能状况越差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要越高。有些老年人虽然一直自己做家务,但由于年龄因素、疾病困扰,感觉家务有负担,希望找人分担。因子女工作不能24小时陪在身边的老年人和空巢、失独老年人,对日常陪护服务、帮助购物、协助就医、协助沐浴有更多的需要。目前在城中村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员异常缺乏,社区服务项目和内容有待改善。

(三)精神文化、体育健身和其他服务需求

1.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服务

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对棋牌娱乐和体育健身需求排在前两位。调查显示,身体健康、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个人收入越高的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服务需要越高,对组织社团和老年大学也有较高的需要。目前在河北省城中村已有部分社区可以提供棋牌娱乐和体育健身服务,有两个样本村与大学、公园比邻,对周围居民免费开放的大学、公园成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和户外运动场所。

2.精神慰藉服务

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丧偶、失独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有较高的需要。调查显示,高龄老人、患病老人,随年龄和身体机能下降其孤独感和恐惧感不断增加,悲观情绪、智力下降、社会适应下降、自我评价低比较突出,精神慰藉服务需要较多,更加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希望得到更多专业化的心理服务。患有疾病的失独老年人表现出对生命的绝望,成为精神慰藉的重点人群。

3.其他服务项目需要

在其他服务项目中,老年人对紧急救助和电话专线的需要排在前两位,其次是适老化改造,对网上预约服务也有需要。对于子女照顾缺位的老年人,紧急救助和服务热线需求强烈,希望遇到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时能及时得到帮助。早期改造的城中村住宅一般是多层无电梯,居住在三楼以上、行动困难的老年人对安装电梯、家装、辅助器具等适老化改造有迫切需要。

(四)居家养老有一定的基础

目前,河北省城中村老年人普遍参与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养老支付能力。原村户籍老年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金来源渠道多样而且有保障。老年人社会保障项目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包括养老、医疗、低保、社会救助和政府补贴(高龄津贴、失能补贴、失独补贴)等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村居有为老年人举办活动的场所、卫生服务站或小诊所。调查显示,有65%的老年人每月只愿意花费500元以下购买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持肯定态度,但希望获得优质服务的同时支付相对较低的费用。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紧缺

调查结果显示,居家养老是城中村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形式,12个城中村中只有2个已经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面临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紧缺问题。应立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整合社区现有资源,以大社区服务覆盖居家养老服务,辖区各类行政、事业、物业、家政、商业资源,也应通过调整、转型、升级开展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城中村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意愿不高,收入较低使得不舍得、不愿意、不习惯购买服务现象的比较普遍。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养老保险统筹、流动人口跨省跨地区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鼓励老年人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推行长期照护保险,逐步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提高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特别要鼓励引导子女为老年人购买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精准专业服务有待加强

当前,政府将低收入、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的老年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为残疾、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和安全需要的家庭住宅装修、家具设施、辅助设备等建设、配备、改造工作,对其中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发展[3]。只有了解老年人的意愿、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康复、照护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最大效用,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1]。

(四)养老服务项目有待完善

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城中村还没有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只能提供简单的服务,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这给城中村老年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如何使居家养老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补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短板,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城中村居家河北省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河北省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