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

2018-11-06 07:38吴梅菊杨东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源校企岗位

吴梅菊, 杨东静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a.质量管理办公室; b.管理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800)

作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旨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协作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1],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2015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3],制订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015年-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部署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

2014年,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2015年,校企联合招录第一批现代学徒制学生。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一体化”育人、丰富学徒制培养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双轨”并行、分类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机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4]。作为现代学徒制不同领域的两个育人主体,企业与学校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资源优势,如何让两个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发挥各自潜能并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实现共赢,这就需要建立固定的合作组织或机构,系统性设计和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全程性、综合性校企联合育人机制。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企业为隶属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旅投集团”)的河北旅投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旅投酒管公司)。该公司拥有河北世纪大饭店、石家庄国宾大酒店、石家庄世贸广场酒店等十余个酒店项目。校企间的合作,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专业已有十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升职率42%,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在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的资源互补性和依赖性日益明显和强化,凝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随着产业升级和河北旅投集团的业务拓展,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后备优秀人才管理干部匮乏等问题日渐明显,另外,受大气候影响,酒店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为破解系列难题,深化校企合作,2015年校企达成合作意向,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一)建立机构

学院重视并调动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把原有以学校为育人主体的单因素校企合作扩展为综合性、全程性的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育人平台,成立校企三级领导机构:

第一,成立院长牵头、校企双方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重大事项决策,对项目建设进行宏观领导。

第二,成立由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牵头,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系领导、公司下属酒店经理、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统筹管理试点工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建立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同步进行,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同步开展。

第三,成立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牵头,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人资部主管、企业师傅组建的专业教学团队,具体负责试点班的日常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工作。建立了校企三级沟通制度和定期研讨制度,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制度

围绕“双主体”育人格局,在学院原有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教学管理与运行、双导师队伍管理、学徒管理与考核评价、质量监控以及校企合作等制度二十余项,初步构建现代学徒制运行制度体系,保障学徒培养的有效实施。出台《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和《校企成本分担机制》,保证学徒基本权利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利益平衡点,促进校企深入、长久合作。

(三)搭建“载体”

在学徒岗位培养过程中,企业主动承担育人主体责任,配套了入职、授牌、拜师和出徒四种仪式。企业按员工着装标准为学生定制工装、工牌,校企共同分担相关费用,通过这四种仪式,明确学生学徒期间的“企业员工”身份,让学生体验企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向“学徒”角色的转变,同时引导企业主动把对“学徒”的培养管理纳入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体系中,加大人力、财力等的投入,以此为抓手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双轨”并行,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要求,现代学徒制生源包括应届高中生、中职生、同等学力企业职工等。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开展专科层次的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三类生源中应届高中生、中职生属于传统招录生源,本研究暂划为一类)。

(一)招录生源“双轨”并行

所谓“双轨”指的是“招生即招工”“先招工后招生”并行,“招生即招工”招录生源为应往届高中生、中职生(以下称“学生班”),“先招工后招生”生源为“有工作实践经历的企业员工”[1](以下称“旅投班”)。2015年9月,招录的第一批现代学徒制生源为应届高中生、中职生,贯彻“四融合”原则——“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学龄即工龄”“学生即员工”,率先在河北省承诺并兑现零学费入学。改革当年招生数量明显高于往年,但一年后逐渐呈下滑趋势。为破解招生困境,另辟新径,尝试利用河北省单独招生政策招录企业员工,扩大招生规模。

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课题组先后在石家庄市区内的河北旅投酒管公司旗下的数家酒店及河北宾馆等7家高星级酒店(四星级以上)投放调查问卷。参与此次调查的员工有568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高中学历、中职学历、初中学历的占比分别为34.60%,31.20%,18.32%和15.88%。在65.40%的非大专学历的企业员工中,有86.10%的员工有提升学历的愿望,其中合作企业员工占比63.86%。说明招收企业员工,尤其是合作企业员工进行专科层次学历培养具有可行性。

通过对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的政策宣讲和对有意向员工耐心细致的报考指导,2018年春季,成功招录河北旅投酒管公司旗下三家公司33名员工为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注册学生,另招录高中生、中职生28名,酒店管理专业2018年招生人数实现了历史性超越,由2017年的22人升至61人。

(二)人才培养“双轨”并行

校企共同落实人才培养工程,体现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班”“旅投班”两种生源的不同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经过多次调研及校企双方反复沟通,确定“旅投班”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为:掌握现代酒店业服务与管理所需的专业理论,具有餐饮、前厅、客房、人资、营销等部门中、高级管理工作能力。区别于“学生班”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具备餐饮、前厅、客房等岗位(群)专业服务技能,具有餐饮、前厅、客房、人资、营销等部门初、中级管理工作能力。“学生班”强调在培养“专业服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初、中级管理工作能力”,而企业员工大多已具备娴熟的专业服务技能,所以是在掌握“现代酒店业服务与管理所需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升中、高级管理工作能力。

依据不同生源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首先,针对两种生源所开设的课程类别在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根据上课地点、授课教师的不同又细分为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企校课程(企业课程)、岗位实践、网络课程。学校课程授课地点在学校,授课教师为学校教师。校企课程授课地点在学校,授课教师为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学校为主导。另外,同为校企课程,“学生班”授课地点在学校,“企业班”授课地点则在企业。企校课程授课地点在企业,授课教师为企业教师+学校教师,以企业教师为主,针对 “学生班”开设,与之对应的企业课程,则针对“旅投班”开设,地点在企业,教师全部为企业教师。岗位实践地点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授课教师全部为企业教师。企校课程(企业课程)、岗位实践这两类课程均以企业为主导。“旅投班”97%的课程授课地点在企业,“学校课程”占比较低,且多为公共基础课。其次,所开设课程大不相同:“学生班”生源开设了由企业进行学徒岗位培养的服务技能类课程,如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前厅服务等,而“企业班”生源无此类课程,却增加了五个学期的文化艺术类课程;同样为酒店管理类课程,“学生班”生源侧重市场营销管理和督导管理,简单涉略成本控制、人力资源、酒店运营管理等,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旅投班”生源则是在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两学期)的基础上结合酒店的业务培训综合学习涉及酒店整体运营和八大职能部门的管理技能,授课人员为学校和企业邀请的行业高端人才和酒管公司、企业配备的企业导师。

三、分类培养,设计个性化培养模式

两类不同生源,因材施教,设计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培养。

(一)“招生即招工”——“学生班”

根据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育人”“学徒岗位成才”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依循职业人成长规律,优化工学交替节奏”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学历教育和岗位培养相结合、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根据酒店运营情况和教学规律,实行“五轮回”课岗培养(见图1)。第一学期,针对大一新生开展“行业企业认知”活动,教学中穿插N小段式行业企业文化、学徒角色认知学习;第二学期专业核心课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因该课程在真实岗位实操远比学校课堂学习更有效率,故安排学生先进行岗位技能培养再回到课堂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期依然先工后学,重点为宴会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两个岗位一明一暗,宴会服务岗位为明(面对客人),而客房服务岗位为暗(背对客人),学徒轮岗体验,可保持工作新鲜感和服务热情;第四学期为前厅服务与管理、西餐服务与管理,上述岗位对员工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先学后工;第五学期先学后工,先在校系统学习酒店成本控制、酒店营销与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理论等课程,后安排到酒店进行定岗实践与督导实践,与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紧密衔接,满足企业年末旺季需求。

图1 “五轮回”课岗交互培养示意图

设计三、四学期(先工后学)与五、六学期(先学后工),二、三年级学生工学交替错峰开展(如图2所示),实现学生多岗位培养的同时,保持同一学期在企业在岗培养学生不断流,充分考虑企业用工的持续性,有效缓解企业安排学徒轮岗的压力。

图2 工学交替错峰开展示意图

(二)“先招工后招生”—“旅投班”

“旅投班”的33名员工中,年龄跨度从22岁至42岁;工作部门几乎涉及酒店餐饮、客房、前厅、人资、财务、销售、安全、保安部所有部门;工作职位从部门副经理到普通员工,其中部门副经理2人,部门主管16人,领班7人,员工8人,基层管理人员占了绝大多数。

分析学习者和企业的需求,确定“旅投班”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校企统筹培养,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送教入企,遵循“工作即学习,岗位即课堂”的原则,“以工促学、学在工中”(如图3所示),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业务培训、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以工作促进学习,学习内容渗透在工作过程中,视酒店运营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图3 “以工促学、学在工中”示意图

“旅投班”员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员工服务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综合管理能力较弱,文化艺术素质普遍薄弱,服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据此设计“一基两面三融合”“培教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以每个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为落脚点,为三家企业和33名员工量身定制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等。

图4 “一基两面三融合”“培教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四、培养成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在第五轮的岗位培养期间,大三的学生已经成长为“师傅”助理,协助企业师傅指导学弟、学妹,并得到企业的认同。2015级杨永博、王云龙等四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已经被提拔为见习领班,列入企业的储备人才库;2017年10月,在第一届“河北省旅投杯职工劳动技能大赛”中,2015级学生王云龙代表国宾大酒店参赛,获得夜床比赛第三名;2016年河北省第一届和2018年第三届旅发大会上,2015级和2016级的11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拨被酒店抽调集团协助做现场服务,获得良好口碑。2018年,2016级学生张诗晴参加第二届全国师生礼仪大赛,获得职业礼仪三等奖和个人演讲三等奖;2016级学生袁胜男参加第一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导游讲解服务,获得“优秀导游志愿者”称号。2015级33名学生“学徒”期满有9名获得企业“优秀员工”称号。此外学生在学徒期间代表企业参加旅投集团组织的歌咏大赛、运动会、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喜获佳绩,为所在企业赢得了荣誉。

酒店管理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以来,累积的经验对学院其他专业的改革创新起到了引领作用。工程造价专业以师傅(师)带徒弟(生)模式建立“工程造价工作室”,面向行业企业承接真实的工作项目,企业化管理运营,学生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培养成效显著。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共建,与多家幼儿园探索校、园“双主体”育人,共同组织实施校园开放日、师资互兼互聘、共建园中校、双导师指导、考核教育实习等。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京东方共同实施“双主体”育人、订单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导师共同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岗位实训、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安排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生源校企岗位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