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彤彤,刘 伟
(沈阳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层次、具有专业水平的翻译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目前,我国MTI的培养单位总数达到了206家。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不同,翻译硕士的培养更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目标等都应把市场因素考虑进来,要真正了解市场的需要,了解市场对翻译的真正要求,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我校于2014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的学科特色,我校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目标定为:立足辽宁及东北地区,侧重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方位振兴,面向建筑、土木、机械等行业,培养系统掌握建筑设计、工程管理、投标文献等相关领域的口笔译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专门人才。
本文以地方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的翻译硕士培养的实践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
MTI课程设置应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特色,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菜单式”课程,满足具有多元智能、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对不同翻译人才的需求[2]。如何发挥本校的特色与优势,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学科特点,将决定学校能否培养出贴近市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翻译人才[3]。沈阳建筑大学翻译硕士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辽沈地区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的翻译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方案见表1。
本课程方案将选修课分为“行业前沿课”、“素质提升课”两个模块,其中“行业前沿课”为本专业实践创新和行业发展前沿类课程,“素质提升课”主要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职业伦理及职业素养类课程。
表1 课程设置方案
1.行业前沿课
该模块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学生开设了符合本地区翻译市场需求的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监理翻译”、“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翻译”、“国际合同翻译”、“工程管理翻译”、“建筑法规翻译”等。针对建筑院校的特点,我院的MTI课程设置在学科方向上有所侧重,开设了多门与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这类课程掌握建筑行业专业知识,积累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术语,为将来成为建筑行业的专业翻译奠定基础。行业前沿课的设置突出了我校的学科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机会,为MTI研究生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而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翻译人才的需求。
2.素质提升课
译员的职业素质是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文化的桥梁。高水平的译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翻译技巧,还要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掌握获取信息、处理语言的能力。为此,我院开设了素质提升类课程,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职业伦理”、“综合素养类”等课程。通过这些素质提升课的设置,培养既有高水平翻译技巧、又有较高翻译素养和文化底蕴的翻译人才。
1.翻译工作坊
翻译工作坊是全国翻译教指委对翻译硕士评估中实习实践环节的一项要求,旨在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提升学生翻译的实践能力。翻译工作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协调下,由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完成翻译任务。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过程包括: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将翻译文本发给学生。我院翻译工作坊的翻译素材大多来自沈阳地区翻译公司提供的翻译材料,具有很强的实战演练性。学生借助词典和翻译软件对指定的文本进行初步翻译。小组成员对原文、译文、专业背景知识、翻译技巧等进行课前讨论,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留到课堂上进一步讨论。第二,课堂互动阶段。每个小组派一名小组成员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译文,其他同学对译文进行评论,就翻译思路、翻译理念、翻译策略、词句选择等进行探讨。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翻译实践和讨论,同时对译文进行口头评论。第三,课后反馈阶段。每个小组收集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对译文进行修改,在修改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译文,给出最终译文,教师收集所有译文,进行批改,并将译文中出现的不足、较新颖的表达方式等反馈给学生。
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互相探讨、交流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翻译工作坊的翻译材料大多来自翻译公司,与翻译市场上的翻译项目或翻译任务紧密结合,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了解翻译市场的需求,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翻译经验,为将来走上翻译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职场模拟式教学
职场模拟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模拟翻译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翻译实践。职场中的翻译项目往往涉及到诸多环节,如签订合同、分配任务、配置资源、人员协调、项目的翻译、复审、审校、交稿、评估等[4]。在职场模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项目经理、客户、译员等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融入到职场翻译的情景中,亲自体会与客户沟通、经历翻译项目的整个流程和职场规则,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满足客户需求,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布置翻译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课堂讲解”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以项目为素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模拟的职场环境中掌握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翻译技能和专业素养。
3.翻译实习基地
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大量的翻译实习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提升翻译硕士的实践能力,我院积极建立校外翻译实践基地。几年来,先后与上海瑞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创思佳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MTI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在实习期间,实习基地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累翻译经验,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结束后,学院会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对自己的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习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翻译知识的应用情况、对学校教学的建议等。同时,学院也会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学院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进一步促进MTI教学。翻译实习基地有利于完善翻译教学和培训体系,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在翻译基地实习,学生对自己将来要面对的职业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只有建设高水平的翻译硕士师资队伍,才能保证翻译硕士的教学质量。要使培养出来的翻译硕士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指导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MTI的指导教师不同于MA(翻译学硕士)的指导教师,MA的指导教师更倾向于理论方面的讲解,而MTI的指导教师要具有市场观念,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培养翻译人才。因此,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按照《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成立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5]。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同时,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聘请土木、建筑、国际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建筑机械等专业领域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专业导师、资深译员共同指导教学。这些导师可以借助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MTI研究生,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项目的翻译工作,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水平。
第二,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讲学。自2015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我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实施“访名校、请名家”师资素质提升战略,着力加强师资建设。学院先后开办了以高质量学术讲座为主要内容的“外语名家讲坛”、以经验分享为主要形式的“专家有约”等活动,专家们与翻译硕士教师共同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想,使翻译硕士教师了解了更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翻译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第三,选派教师参加师资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翻译硕士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翻译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启动了翻译硕士师资培训和交流计划,先后选派了13名翻译硕士指导教师赴国内名校进行师资交流和课程培训。通过参加培训,指导教师了解了先进的翻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语言水平、翻译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评估[6]。在评价体系方面,我院采取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一评价体系就是要建立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查相结合、终结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7]。过程性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平时积累的笔译材料、口译录音、在翻译实习基地的实习总结、自评记录、教师评估和学生互评记录等等。这些资料是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总结。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整个翻译过程进行评估,而不是仅仅以某篇译文是否准确、流畅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终结性评估即教师选取难度适中的翻译文本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由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估。在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估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学生的翻译水平有一定差异,教师在选择翻译文本时,应参照具有一般翻译水平的学生选择翻译材料;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估时,要权衡各类“误译”,制定客观全面的评分标准[8]。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而且能够立体化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翻译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另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MTI教学应该把翻译实践作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学院鼓励MTI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担任语言服务志愿者,或是参与翻译公司的实习任务,并将其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院MTI研究生参加了各种翻译实践活动,如参与沈阳雍湛翻译公司、上海瑞科翻译公司的实习任务,参与2017年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国际论坛暨第16届国际“地,火炕”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翻译工作,担任2017年“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主题夏令营翻译志愿者,担任2017年“歌德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赛翻译志愿者等等。实习结束后,翻译公司和活动主办单位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翻译素养、工作态度等,这些都将纳入对学生的学期考核结果。这样,学生的翻译能力才能够真正接受社会的检验,符合市场的需求。
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具有特色的翻译硕士培养路径。翻译硕士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单位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色,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翻译专业知识,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