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戎松魁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7-8月合刊上发表了朱曙光老师的《挖掘学习线索 探寻知识关联》一文,文中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使其拓展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朱老师认真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而朱老师选择的这道习题却存在瑕疵,值得探讨。
朱老师选用的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0页上的一道习题: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都是36dm2。用这些图形分别卷成圆柱,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小?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大?你有什么发现?(单位:dm)
为了直观起见,我们不妨认为习题中展示的4个长方形(包括其中的1个正方形)是4张长方形纸片。按照题中要求,我们分别把这4张纸片“卷起来”,但由于缺少作为圆柱底面的两个圆面,因此只能卷成我们平时所说的所谓“圆筒”或“管子”,而不能卷成圆柱,所以我们也就不能求出所谓的“圆柱”的体积。这样的习题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圆柱”概念,通过这个习题的教学,会使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更加模糊。
笔者建议教材修订时对这个习题进行修改,或将它删去。
顺便指出,朱老师在教学中补充了这样一个习题:“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见下图),它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在这个习题中,朱老师没有要求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卷成圆柱,而是说:“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见下图),它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样就避免了类似教材中那个习题所存在的瑕疵。不足之处是题中所附的图形作得不够准确,这里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图形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