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70 430例体检人群电子直乙结肠镜结果探讨

2018-11-06 09:33李心洁田雅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肛肠结肠镜息肉

李心洁,田雅军,罗 毅

目前,肛肠疾病在我国人群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且这种疾病种类繁多[1],主要发生在肛门、结直肠及其附属组织,包括肛门疾病的内痔、外痔、混合痔等,也包括结直肠疾病的直肠息肉、直肠腺瘤、直肠炎等[2]。肛门疾病有引发贫血、湿疹等疾病的可能,女性患者还有进一步引发妇科病的危害[3]。结直肠疾病中,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突起产生的病变,一部分息肉在某些危险因素的长期刺激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癌变,癌变可能性的大小与直肠息肉的种类有关[4]。因此,重视对肛肠疾病的筛查,提高早期发现肛肠疾病的意识,对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改善人群生存质量具有一定意义。该研究通过对行电子直乙结肠镜70 430例受检人群的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2013年~2015年来院体检的70 430例电子直乙结肠镜受检者的基本特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其中男性受检者有46 359例,女性受检者24 071例;年龄15~85岁,中位年龄50岁。

1.2检查方法本次研究中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运用了赛特蓝电子直乙结肠镜(广东佛山Sightline D-001/A),检查部位为肛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远心端。具体流程:① 检前准备:体检医师在检前说明该检查禁忌证为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妊娠者禁止做此项检查。体检医师告知受检者因个体生理差异,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适并询问是否具有相关病史以及近期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检查的准确性受到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体检医师给受检者注入灌肠液后,受检者在3~5 min后排空灌肠液且在10 min内接受检查;② 检查过程:受检者以胸膝位或左侧卧位接受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经一次性扩肛器套管进入肠腔,进镜至15 cm(少部分耐受人群可进入到20 cm)直乙交界处边退镜边观察并拍摄图像记录直肠、肛管及肛门情况;全部检查过程在10 min左右完成;③ 检查结束:及时存取图像分析研判,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统计结直肠息肉及新生物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体检人群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检出情况对电子直乙结肠镜检出的新生物、直肠腺瘤、直肠息肉、直肠多发息肉、肛管息肉、肛管多发息肉、结直肠黑变病、内痔、外痔、混合痔、直肠炎、肛乳头肥大、肛裂等肛肠疾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得到体检人群的参检例数以及各类肛肠疾病分种类、年度、年龄、性别的检出例数与检出率情况。2013~2015电子直乙结肠镜的总检测例数为70 430例,其中,2013年有男14 669例、女7 303例;2014年有男18 226例、女9 765例;2015年有男13 464例、女7 003例。见表1~2。

2.2年度分层的肛肠疾病及异常检出情况将参检人群按年度进行分层,除新生物外,其余肛肠疾病与异常的年度检出率对比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直肠炎、直肠多发息肉检出率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直肠息肉的检出率2014年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均较2013年有明显上升;肛管息肉的检出率3年基本持平,而肛管多发息肉2015年的检出率较前2年有明显的降低。见表3。

表1 70 430例体检人群直乙结肠镜检查常见疾病及异常检出情况(n)

表2 2013~2015年本院体检人群70 430例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数据情况

表3 70 430例体检人群直乙结肠镜检查常见疾病及异常不同年度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2.3性别分层的疾病及异常检出情况将参检人群按性别进行分层,除肛管多发息肉和直肠炎外,其余肛肠疾病与异常的检出率按性别分层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外痔,其次是直肠息肉;检出率最低的疾病是直肠黑变病。女性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的疾病同样是外痔,其次是混合痔;检出率最低的疾病是新生物和直肠腺瘤。肛肠疾病与异常的绝大部分疾病检出率表现为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而结直肠黑变病、外痔、混合痔和肛乳头肥大的检出率则是男性低于女性。见表4。

2.4年龄段分层的疾病及异常检出情况把参检人群按年龄段进行分层,除肛管多发息肉、结直肠黑变病和肛裂外,其余肛肠疾病与异常的检出率年龄分层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物在71~80岁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61~70岁;直肠腺瘤在8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71~80岁;直肠息肉在8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61~70岁;直肠多发息肉在8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61~70岁;肛管息肉在8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71~80岁;直肠炎在8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21~30岁。30岁以下年龄段肛肠疾病与异常的检出率总体较低,见表5~6。

表4 70 430例体检人群直乙结肠镜检查常见疾病及异常不同性别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表5 70 430例体检人群直乙结肠镜检查常见疾病及异常不同年龄段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表6 70 430例体检人群直乙结肠镜检查常见疾病及异常不同年龄段检出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3.1年度疾病发病率差异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息肉视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归因于大规模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针对早癌开展的一级预防策略[5],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6]表明,积极主动地进行结直肠癌早筛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可治愈期”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年度体检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群为同一人群有关。前一年度的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显示有直肠腺瘤,如果已经手术摘除,在新一年度的检查中就不再有新的发现,因此降低了发生癌变的可能[7],这也提示了电子直乙结肠镜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所起到“早发现”的应用价值。

直肠息肉、肛管息肉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息肉存在一定复发率有关,患有息肉的患者,即使经过治疗,仍存在复发的可能,在新年度的检查中,可能有新的发现。对于检出患有息肉的患者,应指示其每年进行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应尽早去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

3.2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肛肠疾病男女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大部分疾病男性发病率较高于女性,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8]结果报告比较吻合。其中,直肠黑变病、外痔、混合痔、肛乳头肥大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因为女性的子宫解剖学及怀孕等原因,导致女性便秘率比男性高[9],容易引发痔疮。易便秘女性使用通便药较多,药物和色素沉着损害肠黏膜导致结肠黑病变发病率高于男性[10]。结直肠黑变病是指结直肠膜内巨噬细胞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炎症病变,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因其常伴发癌或息肉,故近年来结直肠黑变病的检出率在我国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应逐渐提高对其的重视度[11]。

3.3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直肠息肉、新生物等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在60~80岁。既往研究[12]表明男女性的肛肠疾病发病率从40岁开始逐年增加,50岁以上是肛肠疾病发病高峰,这与本次统计分析结果略有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13]报告指出,在1997~2006年间,因疾病发病率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年龄≥50岁的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有所下降,而<50岁的患者却在不断增加,尽管>90%的新确诊结直肠癌患者为50岁以上人群,年轻人群受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发病率已经在不断上升。美国由于结肠镜检查的增加,整体国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下降,而青少年和青年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新诊断结直肠癌患者中5.7%的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20.5%的患者年龄≤55岁, 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从2000~2013年上升了22%[13]。向国卿 等[14]回顾性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随着年龄构成比的变化,40岁以上的患者例数增长迅速,55~60岁达到高峰,75岁后逐渐下降。因此要重视对4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研究。

综上所述,肛肠疾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并存在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能性。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电子直乙结肠镜具有适宜筛查肛肠疾病及结直肠癌的特点及优势。因此在目前的肛肠疾病早期筛查中进一步投入电子直乙结肠镜这一筛查技术可以更好地为肛肠疾病及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工作提供帮助,做到早诊早治,提高初筛率和复查率,以实现降低肛肠疾病及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肛肠结肠镜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肛肠微波理疗椅对混合痔术后局部症状的应用效果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各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对照研究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