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是孩童开始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小学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长大后成为新世纪优秀人才的有效的手段。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把学生当成天津鸭一样,只给他们一点知识,还不如给他们一些通开学习大门的钥匙,这样,学生就能自动去打开文化的宝藏。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为了教育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这是为我国培养更多创新型栋梁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一、 引言
目前,阅读已经逐渐深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每个普通人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离不开阅读的作用的。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和培养小学生们对书面语言能力认识的而做的练习,这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思维中最重要的。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新课程的目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了解到几点浅见,供志同道合之士参详。
二、 创新应该有深远影响
运用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理论,不断地在社会各个领域及阶层的实践活动中,提出新方法和新发明,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价值提供新的理论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这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它强调了创新思维能力是人们素质层次高低的表现,要想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进步与提升,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潜在能力的挖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道:“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潜力,是在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只有高度科学态度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三、 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学科教学之外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们搜索未知信息的有效途径。阅读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例如我们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记忆,同时还有着情感熏陶和积累知识等步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高端,中等和低等的教学过程中,是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阅读,是让小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增加识字量巩固识字能力,为以后学习写作文习作奠定基础,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形成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一) 让学生不要利用潜意识或随众心理来处理事情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小学生大多数会以老师教学的内容为处理事情的标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随着时间的积累,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一种从众习惯,这就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及时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的见解,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帮助学生,去打破他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举一个例子吧,在“狼和羊”这篇课文中,想象一下“狼扑倒羔羊,羔羊会不会被吃掉呢?”孩子们若是按照自己的心理期盼,一定是希望羊羔没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来打败狼。这就是教育学生不去随众的很好地训练,也是学生克服固有思维的一个指南。所以,在语文教学指导中,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和建议。
(二) 多角度引导学生勤奋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讨论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例如:
在骆驼和羊的课上,课文描述了骆驼和绵羊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论他们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看哪种动物。学生将从多个角度回答:“骆驼很好,越高,就能吃院墙的高草。”而其他学生则会说:“小羊好,院子里的小门可以走进去,很方便。”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分别从骆驼和羊的角度解释了动物的优势。
(三) 运用情境教学的手段,让孩子积极参与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教学气氛当中学习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热情中发挥创造性的能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就是要善于思考,再思考,再思考,这就是我成为科学家的原因。”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悬念,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有一篇课文叫《秋天的怀念》,里面一段文字说,“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愿意继续生活在世上了。这时,老师应该创造一个情境与假设:既然主角不愿意活下去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怎么去安慰和鼓励他呢?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去讨论如何安慰生病的主角,每个学生都像亲身经历一样。这时呢,老师就可以抓住机会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以主角母亲的眼光看待他的境遇,她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这就实现了让学生积极创新思考和紧密结合课本内容的双重作用。
(四) 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式引导,从而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简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疑问,并积极探索教材中包含的创新材料。每个学生都想成功得到成就感的滿足,从而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平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性地去采纳老师对课文的理解,虽然有时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但他们选择了沉默,是因为他们担心会尴尬或害怕说错话。如果小学生已经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并发言而不是沉默不语。
四、 结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亲身实验和不断创新,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启发,这一定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之有效。总之,我们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耐心,顾忌他们的自尊,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燃点,让学生积极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沈晓明,李宣海.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娆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钦州日报,2009.
[3]夏传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
作者简介:
张惠玲,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