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习作底色

2018-11-05 09:50黄益丽
考试周刊 2018年89期
关键词:评改丰富互动

摘 要:提笔作文时,学生苦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觀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底色。

关键词:丰富;情境;有效;互动;评改;生动

古人启迪我们“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丰富的认识与情感来源于深刻的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作文指导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现实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每次提笔作文时,总是紧皱眉头,苦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 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有话说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踊跃书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唱反调、画鼻子、独臂系红领巾、第一次用左手写字……但我们要注意控制游戏的时间,一般以10分钟为宜。

如陈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不为无米之炊而烦恼,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吹气球比赛。比赛分三场。先举行女生小组赛,通过对选手的采访“吹气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信心赢得这场比赛吗?”“你想对其他选手说些什么?”接着采访观众们:“这几位选手中,你最看好谁?理由是什么?”“你想对本组选手说什么?”让比赛顿时有了一丝的紧张和期待。正式比赛开始了,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台上选手动作、神态,通过采访获奖选手:“你刚才是怎样吹的,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我们?”引导学生把吹气球的动作说出来。接着举行第二场比赛,这场比赛为男生组比赛,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台下观众的反应,让每次的游戏目的明确,让学生的观察有所侧重,这样有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描写比赛的场面。最后举行冠军对决,掀起比赛的高潮,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当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每个学生把今天的比赛过程写下来,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再也不用担心不知写什么了。

当然游戏只是创设情境的一种类型,还有模拟体验课、竞赛活动课、情感体验课、实验课等等,它们恍如给作文课添加了翅膀,赶走了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感,调动起他们所有的感官来进行观察感知、思维训练和言语表达。

二、 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写具体

互动说的是老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参与到情境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廖老师指导的《贴鼻子》活动习作,在第一次执教时,廖老师在宣布游戏规则后,请学生按照老师提的要求,观察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游戏进行时,老师站在一边看。结果学生的习作基本上能把整个游戏过程写下来,但明显的内容不具体。第二次上课时,老师以导演的身份主持整个游戏过程。他在学生蒙上眼罩时,就让学生观察这个同学的样子,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同学像什么。学生的话匣子顿时被打开了,有人说像黑猫警长,有人说像蜘蛛侠……老师则采访了这个同学:“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有点虚。”

当学生转起来后,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想象:此时这位同学像什么?有的说像一股旋风,有的说像飞快旋转的陀螺……当同学停下后,老师又问:“此时你有什么感觉?”……就这样,在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中,老师参与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经过说具体。这一次的作文,大家不仅写了游戏时同学的动作、神态,还写了其他同学的反应,并把自己的感受也融入了习作中。

再如陈老师的吹气球比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说出选手的头、肩膀、肚子、上身有什么变化?用“先……然后……”这个句式把选手吹气球的表现描述下来。因为有了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具体生动了。

三、 比对的评改,让学生写生动

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从而批判和改变自己。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态度进行比较,从而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加深体验。自批和互批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判断,训练学生语句表达清楚、通顺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交流习作心得、交流思想、心灵沟通的新亮点。

谢老师在指导《吹泡泡》这一活动作文时,当学生写好草稿后,老师不急着点评,而是让学生再次回忆刚才活动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然后把这几个关键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对照着写作要求,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的,自己先修改。修改后,再让学生与同学作品交换着看,看看同学的习作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再试着改改自己的习作。最后老师挑选出一篇写得好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品味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如“吹出的泡泡像一串五彩的葡萄,让我忍不住想咬一口。”“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晶莹的宝石,让人爱不释手。”……当学生沉醉于学生的所描绘的情境时,老师追问:“你们觉得这泡泡像什么?也可以仿照着这位同学把你眼中的泡泡写美来。”这里老师不生硬地传授表达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来表达。而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比对中进步了。

总而言之,学生在参与各种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有新感受和体验,情发于中,颇富个性,为习作打好了底色。长此以往,孩子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作者简介:

黄益丽,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凤凰小学。

猜你喜欢
评改丰富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作文要厚积薄发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试论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