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笃倬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也逐渐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通过移动客户端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国内外针对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在进行移动学习科研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以及文化水平的差异,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差异以期为我国移动学习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研究现状 述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learning are gradually diversified. More and more people accept the method of learning through mobile client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mobile learning is also constantly enriched. In the process of mobile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s also differen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in China.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research status; commentary
在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基本上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向学习型社会的过渡。[1]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我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完成自身角色的认知和转化,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获得者,同时也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与解决者,应当主动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移动学习方式为此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方案。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化社会的阶段,各类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通过移动智能客户端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发展潮流。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7年8月份,我国的网络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54.3%,上网人数突破了7.24亿人次,借助于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了6.2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据了较大比重,达到了25%以上。[2]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也顺应发展大势开展起来。
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开始于1994年,由美国的卡耐基学校正式启动无线研究方案,在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集中于欧美的国家,并迅速向全球范围进行扩展,国外对于移动学习的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加以明确。最先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凡特霍夫特提出了移动学习的概念,但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目前西方学界尚不统一。在奎恩教授看来,移动学习主要结合了数字化技术和移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于电脑、移动电话等各种智能设备开展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跟传统的学习相比较而言,最主要的特点便是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能够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在线的评价。菲格雷多教授在定义移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了远程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认为移动学习主要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任何设备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载体,戴伊学者认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学习内容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和沟通,借助于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3]
二是研究移动学习的实践项目。移动学习的实践项目是由相关的教育机构与移动运营商联合所发起的,所以在选择移动学习的针对性项目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意见,导致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美国等一些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则侧重于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无缝学习,主张利用移动学习技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能够满足课堂以外的学习需求,在欧洲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移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分析如何能够将移动学习和情景学习相结合,促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群体中获得学习体验,日本在进行移动学习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了泛在学习方面,主要考虑的是移动学习技术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关注的是移动学习技术的实用性。[4]
三是评价移动学习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自从提出了移动学习的相关理念和内涵后,学术界便开始分析如何能够将移动设备和在线学习相结合,探讨移动设备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和实际价值,美国从21世纪开始便开展了移动智能设备与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评价移动客户端与学习结合的效果,评价其在线学习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分析这种研究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通过项目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开展移动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跟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学习者利用智能客户端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好奇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整体而言,大部分的研究者对于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都持有乐观和肯定的心态,尽管移动学习不可能替代传统的学习模式,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补充来进行推广。
2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已有的理论成果,我国于2000年第一次发表了有关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上海电视大学的周年庆演讲活动中,由德斯蒙德教授提到了移动学习这一定义,从此移动学习的概念为理论界所关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对于移动学习的项目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移动学习的定义。最早的移动学习概念提出于2000年,随后移动学习的概念得到了初步的明确,研究内容主要有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的特点、移动学习的本质以及内涵等。徐福荫教授在其发表的理论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对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余胜泉教授在其发表的著作中,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移动学习未来的应用前景,从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授对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5]
通过总结各个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阐述,我们不难发现,移动学习具有以下三个共性:
第一,灵活性,虽然移动学习也属于网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是跟传统的网络学习有所不同,传统的网络学习需要固定的设备,地点是固定的,而移动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第二,自主性,以往的学习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而通过移动学习,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状况,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课程,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强。第三,拓展性,传统的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移动学习则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能够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学习阶段,人人都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若是依旧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需要,也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通过移动学习,学生能够时刻浸润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知识。
二是研究如何开发和设计移动学习的智能系统。从2008年开始,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者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如何开发和设计移动学习的智能系统平台方面,提高移动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程度。王萍学者在论文中以微信作为分析的对象,探讨微信的功能,分析如何将微信的相关功能与移动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比较了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向丹丹在其发表的理论著作中,对于移动学习的资源交互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型,强调了移动学习过程中所要坚持的原则与方法,认为在手机和移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6]对于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设计目前已经取得了现实成果,比如超星学习通,优学院等移动学习系统相继面世。
第三,对移动学习实践应用的研究。要形成符合中国教育特点的移动学习方式,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摸索和实践,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社会各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移动学习软件纷纷涌现,例如沪深网校曾经研发出一款新型的单词软件,鼓励使用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背诵英语单词。[7]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将移动学习与具体的教学科目更加紧密的结合,洋葱数学便是一款很好的数学移动学习软件,利用该软件进行学习,不再是以往传统的听讲模式,而是通过观看动画片的方式来学习初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既能够得到放松,也能够得到知识的浸润,提高了知识的接受程度。
3 研究述评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移动学习的共同特性:一是要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硬件设备是其前提,同时也需要具有快速的无线网络,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网络资源,三是教师和师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同时也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点:其一,当前对于移动学习的分析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二,在移动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国外对于该研究的侧重点集中于实践应用,而国内对于研究的侧重点集中于理论层次。其三,我国学者在研究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将眼光放在移动学习和具体科目的结合过程上,特别是理论课程。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为接下来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是当前的研究成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在研究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实证分析方面。由于移动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不仅需要移动学习理论,还需要掌握移动智能系统的编辑和设计,大部分学者不具备移动学习设备的编程能力,因此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层次进行研究,很少有实证分析。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互联网大国,有必要将移动学习和微信、QQ、微博等网络工具联系起来,开发其移动学习的价值。第二,要加大对于移动学习和具体科目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在当前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专家都将重点放在了移动学习系统平台的建立对策,缺乏对具体科目应对移动学习教学趋势的对策研究。在今后研究中,应大力加强对对策研究,重点加强对高校思政课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情境创设、VR学习资源的进一步探索。第三,要总结各个地区开展移动学习应用的经验和教训。由于教育资源和开发力度不同,目前各地开展移动学习的进程也存在差异,有必要将欧美地区先进的经验引入,促进移动学习发展。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应当借鉴各地不同的移动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吸收当地特色教育资源和具体学科的特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化的研究成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加强移动学习相关研究,推动移动學习与主流学习方式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未来,借助于移动客户端进行学习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发展新型的移动学习理论及构建移动学习平台,促进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高度融合,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符合社会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和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唐定斌.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调查分析与课堂教学设计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许人冰.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开发[A].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西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西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7.
[3] 张翠荣.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 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 Learn世界会议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9.
[5] 虞敏.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6] 赵敏.移动学习在初二英语学习中的调查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3.
[7] 郭小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