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养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较弱,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关注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在尝试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由静听到主动探索,听中有思,思中有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又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这一节时,在学生认识了等分数的意义之后,接着学习分数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为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给学生创设反思、交流的机会,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能分别说出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吗?你知道在一个分数中谁做分母、谁做分子吗?
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得出:平均分的份数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其中的几份做分子。学生通过反思、归纳、总结,更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给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意识才能逐步形成,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师一方面要敢于把问题推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在交流中释疑,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在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过程,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李红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解决这道题时,全班学生都是用客厅的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算出这两种地砖分别需要多少块,再分别算出需要多少钱?然后确定选择哪种方砖便宜?学生集体交流后,接着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皱着眉头,这时我给学生一个启示:这两块地砖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有些学生一阵惊喜,大声说:“我知道了。”这时我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得出:一块小方砖的面积×4=一块大方砖的面积,而买4块小方砖的价钱就是4×3=12(元)。也就是说买4平方分米的小方砖需要12元,而买4平方分米的大方砖需要5元,所以选择大方砖便宜,然后再算需要大方砖多少块。接着及时引导学生对照第二种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这种解题方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思考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比反思这两种解题方法,反思解题过程哪种解题方法更好。学生的解题视野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受阻及出错是难免的,数学错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宝贵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中要善于捕捉、抓住这样的宝贵资源,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把纠错过程变成获取新知的过程。把错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寻找错误根源,并对错误进行适当的归类,然后质疑、释疑、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面积”这一单元后,解决“需要多少块地砖”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小明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用一种边长为2分米的地砖去铺,需要多少块?有学生这样做:
学生甲:6×4=24(平方米)
24÷2=12(块)
学生乙:6×4=24(平方米)
2×2=4(平方分米)
24÷4=6(块)
我把这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呈现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这两个学生的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课堂上学生立刻活跃了起来。一名学生说:“求需要多少块地砖,是要把客厅的面积平均分,是按边长为2dm的地砖的面积平均分,应该用客厅的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而学生甲是用客厅的面积÷地砖的边长了,所以错了。”另一名学生说:“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注意用客厅的面积÷小方砖的面积,还要注意客厅的面积与小方砖的面积单位要一样,学生乙错误的原因是单位没有统一。”学生甲和学生乙在订正自己的错题后,对自己的错题进行了反思,充分认识到自己错题的原因是认知上的错误,而不是简单的马虎和不认真。
学生在纠错中理清了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认知结构得以重新组建,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扬长避短,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整理与复习》中“我的成长足迹”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回顾自己某一阶段对数学所学知识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态度方面有哪些进步。学生畅所欲言,有自己印象最深的数学问题、最喜欢解决的数学问题、哪些知识掌握得最好、哪些地方还有疑惑、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等等。
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留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表现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争取在课后或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学生在思考、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又发展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教师履行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逐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