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萍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部,山西 太原 030032)
学生就业意识是指学生从自身内在价值观出发,对有关就业全部内容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关于就业的观念准备。它是学生产生就业行为、形成日常行为表现的内在动力。基于问题导向的就业意识调查就是通过发放学生就业意识问卷,师生人物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就业意识研究的维度较为丰富,本文主要从就业倾向、影响就业因素、就业心理、就业准备等四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旨在提出学生就业意识培养策略,把学生培养成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追求的时代新人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从全院大一、大二各年级随机抽取25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为94%。为了对部分问卷题目搜集更精确的调查结果,对于涉及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本研究参考蒋萌萌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问卷》[1],根据对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大专生的访谈情况进行部分修改,形成最终问卷,在校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就业倾向情况
研究从毕业去向、期望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对就业单位选择的主要参考因素、毕业后就业地点、就业单位性质等5方面对学生就业倾向进行调查分析。基于问题现象,由表1可见,创业学生少于专升本学生少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间接反映学生对就业缺少规划,对就业机遇和竞争力缺乏认识。55.9%的学生期望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3000至5000元,还有5.7%的学生期望在5000元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对未来职业待遇有较高要求。58.3%的学生较职业发展前景、稳定性、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认为薪资待遇是自己最重要的就业单位选择因素。
如图1,66.8%的学生认为影响个人发展的最主导因素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只有20.1%的学生认为是个人素质,这一现象说明学生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主体意识不强,在个人发展、就业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40.9%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太大作用和说不清楚对生涯规划课程有何看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随机抽取其中10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学生认为大一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时间太短,还没有充分体验,课程就已经结束。同时,希望生涯规划课程能在大学期间持续性开展。
调查发现,50.4%的学生关于简历内容填写的态度是坚决不造假,其余学生由于平时表现平平,为了有面试机会,正在犹豫或会存在造假。这一现象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简历制作存在说谎可能,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
学生对自己了解程度方面结果显示:23.6%的学生认为不太符合对自己非常了解,13.1%的学生很不符合对自己非常了解,2.6%的学生认为不清楚是否对自己非常了解。在对自己未来就业充满信心方面,调查发现,52.6%的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属于不太符合、很不符合、不清楚充满信心。
调查显示:大一年级,53.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点了解;大二年级,59.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点了解。这一现象表明,对所学专业了解的学生不多,如表2显示,还有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考虑过。
表2 就业准备情况
针对为自己就业提前做准备方面,41.7%的学生认为时间还早,没有做准备;23.2%觉得就业准备就是准备简历,现在已经完成;11.1%的学生已经针对专业,完善专业知识;24.0%的学生为了未来就业,努力增强个人整体素质。这一现象表明,多数学生没有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缺乏忧患意识。针对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途径方面,如表2,少部分学生能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方法,13.0%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个人应该早做准备,多数学生是从学校和国家视角寻求解决办法。
生涯规划以自我了解为主导,运用系统的干预方法,帮助个人提升满意度、获得个人成长和生涯发展。[2]由于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到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学生对生涯规划内涵缺少深刻认识。如调查结果显示,有23.2%的学生觉得就业准备就是准备简历,对社会、未来职场认识想法过于简单。对就业概念存在狭隘认知,认为就业仅是毕业后找一份工作,其实不然,就业包含直接工作、创业、专升本、出国留学等多种形式。2010年9月,国际经合组织发布的《为职业而学: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报告再一次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在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可迁移的能力与素质,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3]学生毕业不仅是能找到一份工作,更应该拥有面向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多数学生没有为自己就业提前做准备,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途径应是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方法,及早做准备。学生遇到就业问题,主要从课程、学校和国家等客观因素寻求解决办法,没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自己主体要付出努力,这样,可能导致最后无法成功就业。
在寻求第一份工作时,学生对高薪资较感兴趣,反映出学生对自己找工作真正看重什么认识不清楚。其实,大学生刚刚工作,要坚持务实精神,追求长远发展目标,积累更多社会经验,珍惜职业发展前景与个人发展机会。调查显示,39.3%的学生对自己认知程度不清楚,不知道自己优点有什么,不知晓自己擅长做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区和能力点,就会存在对未来就业没有充分信心,就会有对自己未来简历制作存在说谎可能的现象。而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的,所以,自觉地生涯规划就是人一生的发现自我。
学生只有充分认知职业环境,成功就业才会有十足把握。正如表2显示,学生对专业、职业、行业缺少认识,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仅有一点了解,还有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考虑过。学生由于缺少对职业的认知,对就业没有充分准备。学生对就业打无准备之战,会造成就业心理自卑、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自信心理反应。针对这部分学生,随机抽取10位进行追踪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都不高,又很少愿意主动走进职业指导工作室。这样,学生不自信心理得不到及时辅导与排解,形成低自我效能感,低就业质量。
建立素质教育+专业培养的系统课程体系,改革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目标的课程价值取向,把激发学生就业意识贯穿到所有课程建设与教学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生涯规划教育面向全部学生,通过讲座、活动、团辅、个案咨询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每个学期全程开展。大一年级主要唤醒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大二年级探索自我与职业内容,大三年级开展企业进校园与学生下企等职业实践和求职技巧训练活动。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邀请家长、辅导员、社区人员、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全员化、全域化对学生开展系统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生涯发展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人在做出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身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涯决策就是结合自己和环境内容,综合定位目标的。每一次无悔地选择都是知晓自己最想要什么,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创设学生探索自我的情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参与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经过每一次用心分享与讨论,探索“我是谁”的内容。另外,提高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合理设置生涯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小组活动,发挥同伴教育力量,激发学生生涯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性格,成为生命自由人。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园活动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要把生涯规划教育列为常规工作内容,设立校园活动主题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女性特色教育、体验式教育、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等方面。发挥专业特色,开展人人争做志愿者“助力家乡最美城市志愿者活动”、“谁不说俺家乡好”、“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主题活动。设置优点大轰炸主题活动日,推动学生发现自身优点,确立学生自信,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通过学校组织,各专业教研室牵头,设立校园技能大赛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和观摩,不断用榜样形象冲击自己固有现状,提升学生标杆意识与生涯发展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