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婷,韩 彬
(1.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功能科,山西太原03002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升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给家庭、社会带来的生活、经济负担显著加重。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进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1-2]。急性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高,由于普通大众对脑梗死疾病的认识有限,所以能在溶栓或者介入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非常低,因此积极有效的内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其中男61 例,女 43 例,年龄 36~77 岁,平均(60.2±5.3)岁,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52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经头颅MRI或者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排除脑出血;③发病48 h内未溶栓患者。
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公司)、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舒血宁(神威药业)70 mg/d,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拉西坦(石药集团)4 g/d,静脉滴注,余根据患者血压血糖等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单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先声药业)30 mg,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100 mL,静脉滴注,2次/d。
对比治疗第1天、第14天、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第14天、3个月后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评分与本组治疗第1天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3个月后联合组比单药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第 1 天比较,1)P<0.05;与单药组相同时间段比较,2)P<0.05
?
治疗第14天联合组与单药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单药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定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定比较 (分,±s)
注:与单药组相同时间段比较,1)P<0.05
?
住院第2天和3个月后随访,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受累部位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缺血早期脑细胞内外酸中毒,抑制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导致ATP合成障碍,诱导形成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可损害线粒体膜,导致能量合成障碍;由于细胞离子失衡,大量Na+、Cl-内流,导致细胞酸中毒加剧,细胞水肿;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并激活NO合成酶产生大量NO,产生神经毒性;蛋白质合成对脑血流量降低特别敏感,炎症反应可造成微循环障碍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脑组织坏死[3]。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自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丁苯酞可通过阻断脑缺血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主要机制为通过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促进微循环形成保护脑组织[4-6],还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缺损,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明显缩小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可改善线粒体代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丁苯酞能明显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缺损,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4-5]。
依达拉奉是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动物实验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临床研究显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死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明显升高。总之,依达拉奉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7]。
本资料结果显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发生明显肝肾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故认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