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雯倩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62)
慢性心力衰竭也被称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多数心血管疾病的转归,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关键。现阶段,针对于多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都是采取了对应的护理服务模式,但是患者只能在医院就诊及住院期间接受此护理模式,因此体现出局限性。此次研究主要结合74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情况展开分析,明确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无智力及精神障碍等疾病类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7例。其中,研究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58~71岁,平均年龄是(63.57±6.30)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12±1.01)年,冠心病患者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例,风心病患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例,其他患者1例,小学及初中学历者共有21例,初中及以上者共有1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62.36±6.28)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7.01±1.03)年,冠心病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例,风心病患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4例,其他患者2例,小学及初中学历者共有25例,初中及以上者共有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了治疗,同时也接受了相应的护理。患者戒烟酒,饮食相对清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使其可以充分的休息,科学服用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也就是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出院指导,经由责任护士进行合理的健康宣教[2]。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慢性心力衰竭拥有合理的认识,明确其发病的诱因、情绪及疾病影响等等。指导着患者掌握基本的急救方式,观察其脉搏及血压的情况。叮嘱患者饮食注意事项,以高蛋白及清淡食物为主,需要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戒烟酒。督促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理。在用药方面,应该注意不可擅自用药,注意多服或者是少服的问题。患者的家属应该给予患者大力的支持,使其可以得到最优照顾。
研究组:护理人员应该通过电话随访等灵活的方式,适当的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在出院后的一个月,应该每隔两个周询问患者的情况,之后每个月随访一次。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康复指导,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因为此病症具有特殊性,患者多次住院会在心理产生焦虑不安感,多种不良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心肺气虚证:根据中医辩证护理理论,心肺气虚就是患者出现了抑郁及悲观的表现,因此需要采取的是共情法,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在言语间捕捉其基本的需要,换位思考其分析问题的思路。
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等指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自我效能评分等均优于出院时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照组患者各指标对比情况(±s,分)
表1 两照组患者各指标对比情况(±s,分)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 自我效能评分研究组 37 85.67±7.42 93.14±2.10 90.14±6.11对照组 37 77.51±6.35 76.54±6.30 75.57±6.75 P<0.05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模式联合中医辩证护理可以及时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强化其治疗信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