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018-11-04 15:47兰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游记文言文言文

兰婷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急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一、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愉悦感

审美是一个寻求美、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由兴趣向知识进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掘文言文中蕴涵的文字之美,让学生体悟文中的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正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当然,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其实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恰当地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审美愉悦去阅读、学习,是教师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篇声情并貌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二、加强古今联系,强化参与意识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学生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学生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以往的课堂往往是教師讲、问,教师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更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让学生问的形式。让学生讲,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学生充分备课,其他学生除了充分预习做好配合以外,还要准备质疑的问题;让学生问,可以在预习以后,小组互问互答,教师补充,也可以每节课留10分钟的质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以《小石潭记》一文为例,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1)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2)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第一方面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第二方面是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第三方面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凡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借鉴。

猜你喜欢
游记文言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