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霞,宋巧云,翟培峰,姜 楠
(1.涟水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涟水 223400;2.涟水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涟水 223400)
失效模式与效因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 是一种以前瞻性观点分析问题,在不良事件发生前洞察可能发生错误从而进行预防的风险管理方法[1-2]。美国医院评审委员会(JCAHO)自2001年起要求每家评审合格的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项前瞻性危险评估项目,并推荐把FMEA作为基本工具,用于发现潜在失效,以避免差错 或医疗纠纷[3]。此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JCI)推荐FMEA作为医疗工作中高风险程序的前瞻性分析方法[4],达到提早发现并降低患者、职工及其他人员感染传播的风险。2005年我国原卫生部将JCI标准内容引入我国医院等级评审中。《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要求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和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5]。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导管室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改进前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介入手术患者1 162人次、介入工作人员11人;改进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介入手术患者1 794人次、介入工作人员27人,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 成立FMEA项目小组 小组有5人,成员包括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介入手术人员(医师、护士、工程技术人员)。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任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FMEA管理工具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组员参加失效模式讨论和防范措施制订工作。小组每月召开1次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处理。
1.2.2 风险分析 FMEA小组成员逐一剖析介入手术全部流程,依据改进前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历史文献报道等线索,应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导管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全部潜在失效模式。针对风险的可能性(frequency of oc-casion,O)、严重性(severity,S)、可测性(likelihood ofdetection,D)进行赋分。O、S、D各分为3个等级(低、中、高),风险的可能性(O)和严重性(S)从低到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1~3;风险的可测性(D)从高到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1~3。评估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每个评估成员对OSD的等级评定和赋值的认知差异,采用半定量法设定OSD等级评估影响因素(表1)。风险优先系数(RiskPriorityNumber,RPN)=风险发生的可能性(O)×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测性(D)(3~27分)。设定RPN≥18风险水平为高,9≤RPN<18风险水平为中,RPN<9风险水平为低。经计算,RPN得分≥9分的中、高风险水平的风险因素有3项:①职业防护不正确;②导管室环境不符合要求;③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表2)。将此3项潜在失效模式列为此次FMEA改进内容。
表1 导管室医院感染OSD等级评估影响因素
表2 介入手术流程的失效模式及后果
1.2.3 分析失效原因 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FMEA小组对上述3项潜在失效模式分别绘制鱼骨图,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分析失效原因[6-7],找出问题要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表3),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定期查检措施落实情况,修订介入手术流程图。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失效模式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改进后介入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介入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3项失效模式RPN值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水平由高、中下降至低(表4)。
表4 FMEA改进前后感染风险比较
FME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风险管理[8-13],其能够在系统复杂的项目中查找到最高级别风险与最优先解决的问题[13],使复杂、千头万绪的感染控制变得易感知、程序化。但在RPN评估过程中,OSD的等级评定和赋值具有主观性,能否成功与团队的认知相关性很大[9-11]。本研究旨在探讨FMEA在医院感染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①在风险发生显著变化时及时把握时机进行干预。②计算RPN值时,OSD的等级评定和赋值采用半定量法进行分析(表1),尽可能减少个人认知偏差。③对单个高风险事件绘制鱼骨图进行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要因。④本次研究成员由医疗、护理、技师和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多学科团队组成,且均是直接参与手术的工作人员,对失效模式的根本原因十分了解,进一步增强 RPN的可信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