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8-11-02 06:06:46李捷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藤药渣盆腔炎

李捷旋

作者单位:113200 辽宁 抚顺,新宾县中医院中医妇科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及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患者多有细菌性阴道炎病史,其他常见致病危险因素包括使用宫内节育器、妇科手术感染、不洁接触史等[1]。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为14.3%~31.6%,其致病原包括外源性、内源性病原体或为二者的混合感染[2]。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长,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血淤所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则正气不足,标实则寒、湿、热诸邪内侵,逆乱气血[3]。红藤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2018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9例,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相关标准,主症包括小腹部胀坠、隐痛,腰骶酸痛,白带黄稠,并辨证为“湿热瘀结证”[5]。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年龄37~47岁,平均(40.3±7.4)岁;病程0.5~2年,平均(1.2±0.6)年;孕1~3次,平均(1.7±0.3)次;产1~2次,平均(1.2±0.1)次。对照组年龄38~46岁,平均(40.8±6.9)岁;病程0.6~1.9年,平均(1.3±0.5)年;孕1~3次,平均(1.6±0.2)次;产1~2次,平均(1.3±0.2)次。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孕次、产次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包括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左氧氟沙星250 mg与替硝唑400 mg,2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红藤汤组成:元胡15 g,红藤、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黄芪、赤芍、三棱、莪术各30 g。红藤汤用法:将红藤汤弄煎为100 mL,灌肠后保留1 h,灌肠1次/d;药渣放入袋中,加热至适当温度后敷于下腹部,1 h/次[6]。两组治疗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子宫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脉冲多普勒,指标包括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平均血流速度。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为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作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致病因素众多,而且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不育。临床上,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虽然疗效较为确切,但长期使用极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与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因此,需重视祖国传统医药的作用[7]。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血瘀瘕积”“带下病”的范畴,所以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8]。红藤汤是临床常用方剂,红藤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之功效;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有清热毒、凉血热之功效;三棱、莪术有行气、活血、祛瘀之功效;黄芪有益气、解毒、生肌之功效;赤芍有凉血、祛瘀之功效;元胡有行肝经郁气、畅气行血之功效。诸药合用,相得益彰[9]。本研究中,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红藤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仅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红藤汤的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之功效。综上所述,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改善炎症及全身、局部血液流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猜你喜欢
红藤药渣盆腔炎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有些中药渣要挤汁
鞋尖朝外
阿拉套大戟药渣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1:57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5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