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平 孙志丰 陈娟 张昌军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不孕不育比例为10%~15%,我国为12.5%,即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人工体内授精技术及其衍生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常见形式。在辅助生殖技术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存在心理压力和对辅助生殖技术缺乏认知,易造成医患之间沟通、配合障碍,进而影响助孕治疗的效果。目前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护理干预研究多针对接受治疗的女性病人,而病人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配偶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配偶健康教育被视为建立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之,尤其是在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中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医-护-患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而且可以识别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1]。本研究对IVF-ET病人配偶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宣教,让病人配偶学习相关护理知识,进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病人8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
接受IVF-ET治疗的病人及其配偶;不孕原因均为女方因素;所有参与该研究的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让病人配偶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具体如下。
1.3.1 常规护理 病人建立档案后给予常规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及辅助生殖技术注意事项讲解,同时由护理人员在门诊化验、促排卵和取卵移植术前、术中、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
1.3.2 配偶护理干预 病人建立档案后除接受常规的护理教育外,还要对其配偶进行护理干预。向病人配偶讲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及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对病人的治疗有所了解,以便协同配合病人完成治疗计划。主动与病人配偶建立相互信任的沟通桥梁,及时了解病人配偶对IVF-ET知识掌握情况,并在饮食、用药、活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较两组病人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阳性HCG率(生化妊娠数/移植周期数)及流产率及两组病人对内容掌握情况。
应用SPSS22.0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妊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各项妊娠指标比较(个,%)
不孕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2],IVF-ET了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和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3],配偶护理干预具有不受病人是否住院的限制,将护理服务延续至病人家中的特点。通过对病人配偶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容易实施一些护理干预,提高病人的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配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病人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对改善病人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