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燕 张中军
(深圳市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20)
高龄产妇行剖宫产多因疤痕子宫、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行剖宫产时对麻醉方式、麻醉剂量要求较为严格[1]。本文就此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
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进行分析,所选组产妇均为高龄产妇,且为单胎、足月分娩,同时排除腰硬麻醉禁忌症及妊娠高血压产妇。
根据麻醉药物用药剂量不同将64例高龄产妇分为A组、B组两组。A组32例产妇最低年龄为35岁,最高年龄为45岁,体重在55kg~73kg间;B组32例产妇最低年龄为35岁,最高年龄为44岁,体重在55kg~75kg间。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对比(±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平均年龄 平均体重A 组(n=32) 39.36±3.14 63.21±2.13 B 组(n=32) 39.17±3.11@ 63.27±2.16@
A组、B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麻醉处理,即取产妇体位为左侧卧位,以L2~3或L3~4间隙为穿刺部位,行硬膜外穿刺后,针尖探至硬膜外时采用25G腰穿针刺入硬膜直至蛛网膜下隙内,若脑脊液流出则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采用盐酸罗哌卡因以0.1ml/s速率缓慢注入,后将穿刺针抽出并置入硬膜外导管,推进4cm~5cm距离后固定,改变产妇体位为平卧位,定期检查产妇的感觉阻滞情况,需保障产妇感觉阻滞在T6以上平面。平卧后硬膜外管予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若平面达不到T6水平则硬膜外加2%利多卡因5ml。
A组:本组产妇使用1%盐酸罗哌卡因,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0.5%,药物剂量为2.5ml。
B组:本组产妇1%盐酸罗哌卡因,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0.5%,药物剂量为2.0ml。
以评分形式评估两组麻醉效果,分值在1分~3分间,患者评分越高则麻醉效果越差,其中1分为镇痛效果好,腹肌松且无牵拉反应,2分为镇痛效果良好,腹肌稍紧,3分为镇痛效果一般,有疼痛感。以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评估两组产妇用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
记录两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常见有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不良反应指标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知,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相较于A组,B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更优,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注:与A组比较,*P<0.05,#P>0.05。
心率(次/min)A 组(n=32) 1.12±0.31 94.21±1.11 85.76±7.15 85.46±7.41 B 组(n=32) 1.21±0.30# 97.85±1.53* 91.21±8.23* 80.78±6.71*组别 麻醉效果评分(分)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mHg)
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可知,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显著低于A组21.88%,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对高龄产妇行剖宫产处理时对临床麻醉的要求较高,而腰硬麻醉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之一,有起效快、效果好、损伤小的临床优势。低剂量麻醉药物的对胎儿及产妇的不良反应较小,而罗哌卡因作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因其心脏毒性、中枢神经毒性低,较适用于剖宫产麻醉,但不同剂量下临床效果不同[2]。
罗哌卡因作为酰胺局麻药的一种,有麻醉时间长、毒副反应小的临床特点,可通过阻滞机体神经纤维膜钠离子通道以干扰其内流,进而切断机体神经纤维冲动传导,最终达到麻醉效果[3]。而相较于小剂量用药,大剂量用药扩血管效果更强,致使高龄产妇心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进而更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并致使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更差[4]。另一方面,低剂量用药时,产妇就能出现高度感觉、运动阻滞分离,麻醉效果与高剂量相同[5]。结合本文结果可知,A、B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相同,但B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P<0.05。
综上,高剂量、低剂量罗哌卡因对高龄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相同,但低剂量下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