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宋颢
摘要:本文从试题总体评价、选择题简析、非选择题评析三个方面,对2018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进行评析,并提出三大教学建议。
关键词:北京卷;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学科特色;人文关怀
一、总体评价
2018年北京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北京卷考试说明进行命制,贯彻北京市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精神,基于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稳中求新。试题突出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主干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试题平和亲切,难度适中,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出高考选拔和育人的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导向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党的十九大精神,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
试题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等十九大精神。例如,选择题第9题关注乡村振兴战略;选择题第1~3题“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铺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等。
试题关注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高考地理试题从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考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见表1)。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选择题第7题,结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考查二十四节气;综合题第40(1)题考查京杭大运河,并以主人翁的意识向意大利民众宣传京杭运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以及沿线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第41(1)题考查广西钦州市“坭兴陶文化”等,都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育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2.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立足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学生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的思想方法(见表2)。例如,选择题第6、7题和第5题分别从半球、大洲尺度认识区域,综合题第36题从国家尺度认识区域,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培养国际视野,增强全球化意识和国际理解力;试题还考查了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如选择题第1~3题“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综合题第40(1)题“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综合题第41(1)题的广西钦州市,选择题第9题“某行政村”等。试题将区域作为载体,渗透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学习方法,如选择题第1~3题引导学生从区域差异(成都与拉萨比较)、区际联系(川藏铁路的开通)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综合题第40(1)题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多要素对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综合描述,既要看到该区域的总体特征,还要关注区域内部差异。
试题注重引导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综合题第36(2)题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分析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综合思维。综合题第36(4)题从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环境、资金等多角度概括多米尼加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体现了综合思维。
3.地理图像多样,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地理图像类型多样,有区域图、等值线圖、统计图、地质剖面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示意图等,共计10幅图。
地理图像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例如,选择题第8题的图5“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考查学生认真阅读图例,观察甲、乙两类钢铁厂的分布,概括其分布的共同特点。选择题第9题结合真实的地理情境,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合题36题图16是复合图,在多米尼加国家区域图上,叠加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从面状(全局)和点状(局部)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
4.设问平和开放,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设问平和、亲切,没有偏题、怪题,关注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日常积累和课堂表现。例如,综合题第40(1)题,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综合题第36(4)题,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等,设问考查区域特征、农业区位等主干知识,是平常的复习重点,学生比较熟悉。
在综合题中设计了比较开放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例如,综合题第36(1)题,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学生可以选择图中任意一种交通方式进行解答,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
二、选择题简析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 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 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 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 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受热过程、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等主干知识,以及区域认知素养。本组题作为文科综合试卷中的第一组题,难度不大,学生容易上手,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后面的试题。三道题分别从点(拉萨、成都)、面(图示区域)、线(川藏铁路)三个角度设问,引导学生比较区域差异、找出区域特征、认识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渗透了区域认知的方法。
参考答案:1.C 2.D 3.B
4.图2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本小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通过读图可以判断,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结合已有知识,丙处的溶洞景观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并非岩浆活动造成。岩浆侵入,由于温度高,可能导致乙处的沉积岩变质,成为变质岩。
参考答案:4.C
5.读图3,四个大洲中: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本小题考查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以及区域认知素养。引导学生从大洲尺度认识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读图3,从纬度范围(或结合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甲农业技术先进,乙高纬地区受暖流影响,丁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因此A、B、D均为错误选项。
参考答案:5.C
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本组题主要考查高压、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二十四节气,以及阅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读数值、看趋势、辨疏密)。第6题,从图4中看等压线数值及变化趋势、疏密状况等,判断甲地所在天气系统是低压,可能出现降水天气;推断北京的风速不大,风向偏西北。第7题,从图4中看出北京所在天气系统是高压,可判断图示季节为冬季,图示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冬至。本组题突出时空结合,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参考答案:6.B 7.A
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① 铁矿 ② 大城市 ③ 交通线路 ④ 钢铁消费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本小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渗透人地协调观。题目文字材料中提到,国外某流域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发展钢铁工业,变废为宝,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读图5时,首先要注意图例中的信息,区别大城市、城镇的符号,再观察比较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的共同点,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答案:8.B
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回答第9题。
9.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本小题考查地图三要素的基础知识和图文转换能力。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很丰富,描述了“村史馆”和“培训中心”的方位,该村的东西、南北的范围,该村主干道的方向、河流的流向等,引导学生把文字转换为一幅平面图。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结合图6中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进行判断和选择。
参考答案:9.A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7,回答第10~11题。
10.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11.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本组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题目中出现了新的地理概念“土地利用强度”,需要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进行现场学习。第10题,从图7可看出,从市中心向外的Ⅰ至Ⅳ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小;Ⅰ区土地利用强度在90%以上,可推断其为商业区,写字楼密度大。第11题,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其建设用地面积比重增大。建设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不会引起图中曲线的明显波动;划定耕地保护区、增加种植业投入,使用的都不是建设用地。因此,最可能的原因是扩大卫星城规模。
参考答案:10.A 11.D
三、非选择题评析
★非选择题的特点
2018年北京高考地理试题的非选择题包括第36题、40(1)题、41(1)题,共计56分。非选择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不同尺度区域的探究分析
非选择题以区域为载体,设置不同的情境,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素养。考生通过获取和解读有效的区域地理信息,对地理要素特点进行探究分析。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根本特性。以往大多以相对独立自然单元为考查区域,如地形区、流域等,强调区域的完整性。2018年北京卷的非选择题选取不同尺度下的非特定區域,考查学生对给定区域的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地图作为学科第二语言的作用,每道非选择题都提供了必要的区域图。第36题以拉丁美洲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为例,设问包括多米尼加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气候对湖泊水位和盐度的影响以及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以考查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第40(1)题选取的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区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第41(1)题选定广西所辖钦州市,考查该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
2. 突出解读图文信息的综合思维
非选择题体现了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学科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生物多样性、湖泊水位与盐度、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特征、旅游资源开发等等。尤其是第40题为地理与历史综合,第41题是地理、历史和政治三科综合,坚持北京文科综合特色,图文并茂,考生需要正确解读图文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灵活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地理思维,通过推理、分析和概括,完成题目作答。
3. 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
北京卷选材体现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引导考生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能够应用地理思维,观察和分析世界。与此同时,北京卷选材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让家国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灵。
第36题选取2018年5月与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岛国为素材,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入手,关注该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第40(1)题则以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文化交流为背景,彰显地理知识在国际文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从侧面昭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地位。第41(1)题以广西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为素材,体现广西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4. 初现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基本特征
2020年北京将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届时地理学科将纳入學业水平等级考试。2018年北京高考地理试题内容初步体现了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过渡的基本特征,明显表现在十分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素材鲜活多样,为考生创设了较为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第36题涉及的交通运输、有机香蕉,第40(1)题的京杭运河,第41(1)题的中国名陶等,大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地理事象。考生答题过程中,既需要所学的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又需要结合具体的设问情境,较为灵活地作答。试题设问体现了选择性和开放性,引导考生的创新思维。第36(1)题要求列举多米尼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可以任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并阐述分布特点。第40(1)题概括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概括分析能力。
★非选择题简析
36.(36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8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资料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素养。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图8提供了多米尼加主要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以及城市、等高线、河流分布等信息,要求学生能概括分析主要的交通方式及其特征。通过列举,体现出试题的开放性。采用“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的表述方式,突出了试题的选择性。
由图8可知,该国河流较多且分布较为广泛,但由于国土面积不大,河流短小,未见河流有港口分布。另外,图中也未出现管道运输的符号。因此,据图中信息,可判定主要的交通方式包括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进一步围绕图中相关信息,可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其中,公路运输分布特点是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呈网状分布。航空运输包括机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海运主要分布于港口沿海、靠近大城市。铁路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学生答题时,易出现概念性错误,如将航空运输表述为飞机运输。另外,缺乏对所给信息的研读和筛选,列举的交通运输包括了河流运输。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该国家或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本题首先提到“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然后列举了“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等信息,提示考生从不同的生活环境思考问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气候和地形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多米尼加大部分位于北纬18°~20°的低纬度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变化较为明显,与复杂多样的地形叠加,为多种生物的生长栖息创造了条件。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等信息,提示学生注意多米尼加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引导学生需要关注山地垂直分异对生物种类的影响。综上所述,造成该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包括:海陆兼备;地处低纬度,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学生答题时,受第36(3)题信息的影响,认为热带草原气候是生物多样性的成因之一,是对该国气候类型的片面理解。多米尼加北部和东部地区面迎东北信风,年降水量达1 500~2 500毫米,属热带雨林气候。背风的西南部年降水量为500~1 000毫米,干季较长,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局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由于人口稀少,该区域成为许多野生动物活动之地。针对“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的信息,由于解读信息和知识迁移不到位,有的学生可能得出生物多样性与沿岸洋流、政策保护等有关的错误结论。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10分)
本题重点考查综合思维素养,检验考生对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本题给出恩里基约湖的真实情境,绘有附近城市希马尼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考生分析气候因素对湖泊水位和盐度变化的影响。从图中不难看出,恩里基约湖所在区域全年高温,月均温在25℃以上,蒸发量大,甚至有时令河的存在。从图8可知,恩里基约湖无河流或泉水注入,大气降水应是该湖的主要水源补给。因此,1月、7月大气降水少,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5月、10月大气降水多,湖泊水位升高,盐度降低。
就本题而言,学生可能忽视对恩里基约湖无河流注入这一信息的判读,而遗漏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虽然能够区分降水量的逐月变化,但对湖泊水位和盐度变化规律的表述繁琐,逻辑性不强。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4)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10分)
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要求学生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本题围绕多米尼加有机香蕉的生产,当地应当采取的基本措施。有机食品是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为了确保有机香蕉的生产,必须创造自然、安全环保的生产环境,并且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香蕉的营养水平和品质状况。由该国自然环境优美的信息,可以推知该国环境污染小。又由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得知该国劳动力廉价而充足。由该国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的事实,可以判断政府政策支持、技术投入多的利好因素。基于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这一信息,可断定市场对有机香蕉的需求量大。
本题参考答案为: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廉价而丰富;政策支持;资金、技术投入大;环境污染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不难对本题进行作答。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根据设问正确解读和使用所给资料信息。部分学生不能根据“自然环境优美”,推出“环境污染小”的事实。有学生可能忽视“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中的“生产”二字,而回答交通便利、冷藏条件好等流通领域的条件。
40.(18分)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1)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9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国。本题以中国意大利文化交流为切入点,考查京杭大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题目设问是指京杭大运河的沿线区域,该区域南北跨约10个纬度,淮河横贯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考生应概括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突出淮河南北差异。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分析,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需要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其中在现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土壤要素不做要求,学生的回答可不包含对该要素的分析。
本题参考答案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可能遗漏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或者仅关注一、二个自然地理要素所表现的特点。
41.(26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列入中国四大名陶。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州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
(1)读图10,简述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10分)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以及灵活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是学生学习旅游地理时应当掌握内容之一。本题以列入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为例,要求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阐述“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开发条件。
图10表示钦州市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对外交通状况。1953年,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民間工艺,产生于隋朝,至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坭兴陶器古色古香、光润柔和、音质铿锵、耐酸耐碱、绝无毒性。因此,“坭兴陶文化”知名度高,享有崇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图中显示,现在建有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设施。钦州市域范围内,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海洋公园、古城、森林公园、名人故居等,地域组合状况好。从地理位置分析,临近珠江三角洲和东南亚地区,客源市场广阔,对文化旅游需求潜力大。钦州公路、铁路纵横交织,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便于游客的出行。作为地级市,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也有较好的基础。
本题参考答案为: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突出,已建有相关文化设施;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临近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广阔,文化旅游需求潜力大;交通可进入性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虽然学生对于本题设问和作答并不感到陌生,但大多是机械记忆旅游资源评价的条件,而很少结合图示内容进行具体作答,如“建有相关文化设施”、“临近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 “文化旅游需求潜力大”等内容涉及不多。
四、教学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北京卷结合重要的时事热点,创设较为开放性的情境,要求考生能够客观、全面地作答。日常教学中,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主干知识为基础,不断强化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1.落实课标中的主干知识
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安排。对历年北京卷的分析可知,试题命制严格按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以此为基础的考试说明而进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命制试题的重要依据。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经历了从知识考核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价值观立意并重,突出考查核心素养的变革。在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北京高考命题不过多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突出考查地理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养。基础知识不牢固或似是而非,往往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重要因素。如在回答第40(1)题时,如果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缺乏了解,很难全面进行解答。
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突出地球运动及其意义、板块运动、物质循环、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垂直自然带、区位条件、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反复练习,真正做到熟能生巧。按照技能和内容,主干知识可大致分为三类。
(1)地理技能类。主要涉及经纬度、等值线、地图比例尺等分析。第1~3题、第5题、第6题、第36题和第40(1)题涉及经纬度的应用。各类等值线的使用和判读是地理试题常见的考核内容。如第1~3题、第36题和第40题的等高线、第6、7题的等压线。第9题涉及地图比例尺应用。
(2)地理规律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如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的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和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如第1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第4题涉及岩石圈物质运动规律。第40题涉及自然地理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等。
(3)地理理论类。主要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相关理论。如有关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区位理论以及城市区位理论等。第8题涉及钢铁企业的区位因素,第10、11题涉及城市区位理论,第36(1)、(3)题分别涉及交通分布状况、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2.注重与时事热点的融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现实社会中有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热点问题在试卷中有所涉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如第1~3题以“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铺轨”为背景,第9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话题为依托,第36题以2018年5月与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为设问背景。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与旅游融合,第41(1)题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围绕“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开发设问。
地理教学过程中关注时事热点,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虽然试题关注时事热点,并以相关材料为背景,但并不是追逐热点,不是考查时事内容,而是将地理知识与时事热点有机融合,考查学生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如第1题的A选项,就是比较2018年4月成都与拉萨两城市的日出时间早晚,第3题则是考查川藏公路的开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意义。
实现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融合,需要教师平时积极关注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时事。在课堂讲授之前,深入分析时事问题与哪些地理知识相关,能够从哪些方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也需要留意和关注时事新闻,尝试能否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理论加以解释。
3.强化对区域认知的训练
地理事象不是凭空存在的,总是与一定的空间区域相关联。试卷涉及的区域可以划分两类。一是真实区域,如第1~3题的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第36题的多米尼加和第40(1)题的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等。二是模式化区域,是对真实区域相关信息进行改造或取舍,简化为较简洁的区域,如第8题的国外某流域、第10、11题的某大城市区域等。
*真实区域的解答
对于真实区域的教学训练,可以采取“四步教学法”(图11)。
(1)区域位置。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到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对于区域的认知,需要从区域位置入手。区域位置辨析有误,必然直接影响后续题目的解答。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图上所给的经纬度范围或海陆分布,确定区域所在的位置。还要依据所学知识以及相关地理事物或现象充分挖掘和位置相关的信息。如图8,既给出了多米尼加的经纬度范围,又标出了北部的大西洋和南部的加勒比海。而西部的空白区域,由于标出了河流,应当判读此处是陆地,进而得出该国三面临海的结论。再如图10,虽然仅给出广西钦州市域的旅游资源分布,但从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可以判定该区域临近珠江三角洲地区。
(2)信息提取。结合题目的设问,要对图文信息进行认真解读和提取,特别注意信息和题目的内在关联性。图文、设问简洁是北京卷的主要特点之一,一般所给的图文信息是试题作答所需要的,很少出现不必要的信息。如第36(3)题所给信息“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其中,“希马尼东北”提示学生解题时需要用到希马尼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恩里基約湖为咸水湖”提示学生存在由于蒸发强烈、盐度升高的现象。
(3)审视设问。答题前,不要草率径直作答,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析设问的要点是什么。如第36(1)题“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要求学生列举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且“任选其一”,对列举交通运输方式有显著的提示作用。但是,不少学生很可能仅答出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再如第36(4)题“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强调的是“生产”环节,而不是运输、加工或储藏等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建议加强调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训练。阅读题目信息时,应当尽快与自己掌握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建立联系。如在解答第40(1)题“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应当知道从自然地理要素组成方面去整理答案。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生审题不清,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花多长时间完成多少题目,而要学会时间管理,因人而异地合理分配时间。如果是自己十分熟悉的试题,可以缩短答题时间,对于较为陌生的试题,可以适当延长答题时间。
(4)撰写答案。答案撰写是区域认知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考生需要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地表达在卷面上。答案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使用地理术语答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必要的知识模板答题,此类模板有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但还需要结合具体设问,撰写有针对性的作答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第41(1)题的答案,按照已有模板,学生一般都会答出“客源市场广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钦州市的地理位置,以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坭兴陶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说出“临近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文化旅游需求潜力大”。
对于真实区域的回答,要注意不同尺度。比例尺较小的大区域,设问较为宏观。如第5题涉及的是大洲区域,问题设问限于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比例尺较大的小区域,设问较微观或具体,如第9题,图幅区域为村域范围,题目设问限于具体地理事物的位置判读。
*模式化区域的解答
模式化区域不强调区域定位,教学训练应当侧重于对图文信息的解读与使用,这些信息经过必要的过滤或筛选,是解答问题的主要关键,解答题目时需要充分挖掘信息。如第8题主要给出的是图中信息,包括铁路线、港口、铁矿、煤矿、钢铁厂和城市等。题目设问重点是钢铁厂的布局,有铁矿、大城市、交通线路、钢铁消费地等选项,通过分析图上信息,不难得出钢铁厂布局需要靠近交通线路和钢铁消费地的结论。第10、11题的图文信息更为简略,在解释土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图7给出了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图,据此要求考生对城市功能区规划布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