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 莹
作为一所建校于1873年的百年老校,家校合作对于九江市双峰小学来说,并不新鲜。
但自2013年起,随着江西省教科所总项目组专家进驻学校,进行调研和实践指导,学校的家校合作迎来了制度化转型,家长以合作伙伴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013年3月,江西省教科所进入学校,对全校教师开展“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培训。
通过培训和探讨,学校老师认识到科学地建立组织是将家校合作制度化的基础和主要手段。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承担家校合作工作,如家长委员会、专业工作组、家校合作联合行动委员会等,都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对于家校合作制度化,学校教师们也有了新的认知。由家长自主选出来的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主动参与的家长组织,我们需要鼓励和保护家长的积极性,并对家委会工作中,每位家长委员应当承担的职责有明确分工。培训中,老师们还重点学习了来自美国爱普斯坦教授归纳和整理的家校合作活动的六种类型。(见表1)
表1 家校合作活动的六种类型
很多班主任对这六种类型表示认同,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判断,相互交流和在家学习两种类型开展较多,其他类型较少。
从家校合作的六个类型来说,国内家校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单向的、片面的,很多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扮演的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持者角色:督促孩子学习,帮孩子检查家庭作业,聆听家长会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的侃侃而谈,在单向接受的过程中缺乏主动的参与。家校合作制度化的建设,正是要让家长以合作伙伴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提高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013年9月1日,双峰小学庐山新校区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基于统一框架内的家校合作工作在新校区和老校区同时开始规划和实施。
在当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以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主要试点年级,全面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征集家长志愿者,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和决策中来。
建立家委会的准备工作,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就开展起来。
趁着早上家长带着孩子来教室报到,班主任郑重地给每一位家长发放了一份通知和征集表,告知填写的目的是征集家长志愿者和筹建班级家委会,表格将在下午开家长会的时候回收,请家长如实填写,并保证关于家庭成员的社会资料会得到保密,同时请有意向申请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做好准备。
在一年一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班里有十余名家长参加到了家委会的竞选当中,他们上台做自我介绍,并表达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为班级服务的决心,最后通过家长的民主投票选出了班上的7名家委会成员。
家长会散去后,家委会的7名成员单独留下来,和班主任老师召开了第一次家委会会议,大家明确了分工,设立家委会主席、会计、出纳、活动策划各一名,另外三名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为了方便家长之间的沟通,他们将班级里的42名同学分成了7个小组,每一个家委会成员担任一个组的家长联络人,负责与这个小组家长的沟通工作。
小组工作的形式,不仅减轻了班主任和家委会主席的工作压力,而且让每个社会阶层的家长都有代言人,能够充分地表达意见。
班级家委会通过家长竞选的形式建立后,四年二班的班主任在上学期的家长会上,向家长表达了本班连续两年没有评上“文明班”称号的遗憾。新学期,家委会主席主动找到老师,希望四年二班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重新获得“文明班”称号。
家委会成员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会议,议题就是“争回文明班”。家委会上,老师和家长总结出问题主要出现在班级卫生保持上。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出了“讲卫生、爱清洁、争做文明班”家委会工作目标,老师和家长分工合作,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清洁技能,老师在班级里组织卫生服务小组,提醒同学保持好班级环境卫生,每周进行卫生评比,获胜的小组,家委会将提供奖品给予奖励。
同时,这个学期的亲子活动举行了宣传“爱护环境”的户外活动——清理庐山登山路上的垃圾,让“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融入平日的生活中去。通过对计划的有效落实,四年二班在这个学期末获得了“文明班”的称号。
通过有计划的家校合作,教师体会到家长主动参与是家校合作的第一步,体现了家校的平等关系。
家长的主动参与,与开学初通过选举建立的新的家委会是分不开的,新组成的家委会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将工作制度化,大大提高了家委会工作的有效性。家委会成员全部是主动参选,工作积极性很高。
当家长们视班级所有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视班级的发展为己任的时候,家校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就基本建立起来了。
除家委会之外,专业工作组是基于儿童成长的目标,根据家校合作的六种类型分别建立,成员包括家长、老师和社区人员等家校合作的全部力量,每个专业工作组开展对应类型的主题活动。
工作组的成员相对稳定,能够持续地、有层次地达成儿童培养目标,让家校合作工作跳出经验性的实践层面,进入到制度化的框架内。
很多班级在新学期的家委会会议中,向家长介绍了家校合作专业工作组实施的目标和将要落实的培训,很快各班就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家校合作专业工作组,涉及课程指导、安全防卫、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咨询宣传等多个方面。
各专业工作组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为基础,撰写了一个详细的年度行动计划,以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展开。工作组的成员包括家长、教师、学校行政管理者,甚至学生。他们互相学习,制定基本规则和目标并执行活动、评估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成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三年七班社会实践专业工作组的目标,是由家委会成员——学生静琪的爸爸提出的“培养有社会视野的儿童”。
这位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大学教授,认识到中美儿童很大的差异来源于视野的不同,美国儿童能够从小就关注社会,同时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骄傲,目前中国儿童还比较缺乏这种意识。他决定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宽广的视野,关注这个国家里更多人的生活。
工作组经过几次商讨,确定了主题为“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内容,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安排和时间节点。整个活动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工作组成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带孩子深入乡村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给孩子先后做了四场培训讲座:如何制作PPT、怎样做预算、演讲的技巧、募捐的知识,并在班级里举行演讲比赛;引导孩子成立募捐小组,到社区进行宣讲募捐;指导孩子购买留守儿童所需物品,与留守儿童交朋友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老师走出教室走进社区,二者都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虽然工作组的目标是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孩子的社会视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锻炼了多种能力。
二年三班社会实践工作组在这一年的工作目标是教孩子“学会四种蔬菜的种植”,学校里的小菜地是他们的实践园地。
周边务农的家长们和有着种植经验的爷爷奶奶更多地参与到了工作组中来,他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辣椒、白菜、土豆、萝卜这四种蔬菜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它们的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并带着孩子们翻土、播种、浇水、采摘。
在制定工作组计划时,教师充分尊重了受系统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的意见,听从他们关于种植时机的安排,让家长有充分的自信,走进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中来。在期末的家长会上,这些家长获得了家委会颁发的“优秀家长”奖状。
这些活动融合了不同层次的家长,社会阶层较低的家长也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让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获得话语权。
专业工作组的建立,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家长资源宝库,尊重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教育层次的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动起来,参与到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而不仅仅局限于特长家长、智力家长对课程的支持和辅助。
这样的资源整合已经从单纯的利用走向了高层次的互动、共享,最终得益的是学校、家长、学生三方。
通过不断的探索,家校合作工作从实践经验化转向制度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可以有家长的力量参与进来。家长不再是单纯地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和老师形成教育共同体,目标清楚分工合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学校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从志愿工作到家长课堂,从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到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家长们的决策和权利意识正在觉醒,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够影响教育,让教育与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这无疑是最大的进步。
在制度化的视野下,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学校专业工作组的建立多以班级为单位,达成的目标比较分散,缺乏学校发展的整体性。在未来的家校合作工作中,我们更应通过家校合作的制度化,来推动学校年度发展目标的清晰与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