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仁、爱思想和浓厚的文化血液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骨髓,为每一位我国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空间。我国大学生优秀精神理念的形成与儒家优秀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传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文化,把儒家优秀文化渗透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然而在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氛围消沉、学校教育不足、社会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使儒家文化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多元数据分析。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可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社会团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政府宣传、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儒家优秀文化了解度、接受度和传承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而为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清晰可行的路径和经验探索。
本研究通过对本科生、部分专科生及少量硕士生组成的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度、接受度和传承意愿的真实数据。量表采用李克特式5分法,从1到5代表被测者对该题项的主观感受。测量量表及其测量指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添加了社会心理学指标,共包含10项具体认知调查和5项具体的现状调查。问卷问题根据原有成熟量表以及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将变量转化为问题。
本文据社会普遍认知将社会团体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宣传等检测变量对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接受度、传承意愿是否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行了假设。
从社会团体活动的角度来看,文化景区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好地促使公众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为探究外部环境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1.社会团体活动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有正向作用
H2.社会团体活动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在学校教育方面,开设有关儒家优秀文化的课堂是最为重要的方式。此为探究外部环境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3.学校教育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有正向作用
H4.学校教育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家长愿将子女置身于浓厚的文化环境中,将儒家经典作为家训已经成为当代一种新“时尚”。为探究外部环境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5.家庭教育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有正向作用
H6.家庭教育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政府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探究外部环境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7.政府宣传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有正向作用
H8.政府宣传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从社会心理分析出发改变公众对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尤为重要。为探究社会心理学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9.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H10.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增加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有正向作用
对事物的潜在了解往往不能够引发我们对该事物进行进一步探究,但随着了解的层层深入,我们往往能被其打动、吸引,进而影响我们对其的接受度。为探究儒家优秀文化了解度、接受度和传承意愿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1.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对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有正向作用
H12.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意愿有正向作用
H13.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度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意愿有正向作用
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有两个外生变量,了解度和接受度,一个内生变量传承意愿。具体方程建立过程如下:
1、测量模型检验
验证性因素分析被用于测试测量模型的满意度。对于测量模型的满意度,我们主要检验数据的整体适配度、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如表1所示,数据表明,测量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符合要求。
表1 测量模型中的各项拟合指数值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测量项信度及其相关变量的组合信度进行信度检验。首先,计算Cronbach’s α系数;然后,计算测量项信度和组合信度。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大于0.70且每个测量项的信度也在0.70以上,这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另外标准化负荷量估计值和因素构念的组合信度均大于0.60,平均方差抽取量也在0.50以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每个观察变量的因素载荷和测量误差均达到显著水平,因素载荷值在0.6以上,这说明量表有较好的聚敛效度。
通过量表的八个测量项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综上,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图1 标准影响路径模型
表2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2、模型回归系数分析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在模型设定上将“了解度”、“接受度”、“传承意愿”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设为固定参数,这三个参数不进行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其标准误、临界比、显著性的值均空白。临界比的值相当于t检验值。模型中各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误差值均为正数且达到0.05显著水平,估计参数没有出现负的误差变量且标准误差值均很小,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
3、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综合上述分析模型的适配度良好,适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上述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以得出路径影响分析图(见图1)。
4、假设结果检验
本研究利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综合前面所叙述的研究从整体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最终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实验设计结果的分析,结合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周围人和外部环境对人的思想和活动方式具有重大影响,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营造浓郁的儒家优秀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学习和思考儒家传统文化,从被动的接收转为主动吸收,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意识、政治素养并实现全面发展。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给出:
校园环境下丰富的教育组织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知识相结合,设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绩效评估的有效机制[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心理学有关知识,如从众心理、社会激励效用等[2],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家庭文化下浓厚教育氛围。基于家庭成员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特殊身份,他们既可以充当“权威者”角色,也可充当“旁观者”角色,更是可通过满足孩子小愿望的“激励形式”加大其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了解度,进而提高其儒家优秀文化知识储备,由浅入深的规划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社会环境下政府良好的宣传。在政府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创造富含学校特色的优质互联网文化环境,开放免费“网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坚持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吸引并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以社会心理学对传承度、接受度正面促进的各项举措为依托,分析事前承诺等行为对于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作用。进而利用对心理学实验变量的控制来检验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衍生出的各项措施效果,精准分析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间接方式实施效果,从而形成完善的间接作用体系。
历史文化和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使得儒家优秀文化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地区文物、建筑等载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差异。因此,要利用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密切的相关性和协调性,对不同空间里的儒家文化进行探究,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儒家优秀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