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美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基础素质,也离不开灌输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从四方面浅谈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几点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文化渗透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高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去,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地继承传统文化之精髓和弘扬传统文化理念。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考验越发有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3.有利于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
高中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思想上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从而提高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
4.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实措
1.利用古诗文解读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许多古诗文都包含了传统文化知识,如道德修养、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建筑饮食等。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讲解时需引导学生探索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和学生一起探究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的意义。
2.利用课堂教学,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许多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熟读作品并且了解其中的人文情怀才算是掌握,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升课堂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屈原的《离骚》,该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以读出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读出诗人的求索者情怀;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读出诗人谗而见疏的愤懑和对奸佞的痛恨[1]。
3.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许多高中都有“读经典”活动。学生通过“读经典”活动,深入学习和体会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诵读《荀子·劝学篇》,让学生受益良多的有“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诗句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与作者达到情感共情的境界,从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2]。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有许多精华之处。社会应当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提高全民传统文化素养,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人的事,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水到渠成。
2.教师应当提升知识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应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解读传统文化,同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工作。
四、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珍贵的文化产物,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渗透关系重大,目前各高中对此重视程度都较高,采取了很多具体举措。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义椿.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25):50.
[2]赖可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1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