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
【摘 要】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成效和并发症状况。方法 本次的6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急救费用、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成效明显,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2
急诊危重症患者通常下,其病情十分复杂,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此时患者和家属均处于精神焦虑、紧张状态,极易增加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如果对危重症患者不能及时有效予以抢救处理,则极易导致最佳抢救时机错失。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患者对医疗工作给予厚望,特别是在急诊科室中,更要注重护理工作質量和成效[1]。为此,本文研究选取本院的6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对其分别采取一般护理和全程护理方式,探究其干预成效。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的6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3例,男例17,女例16,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均值为(60.23±2.53)岁,其中有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外科创伤患者,8例重症肺炎患者,5例脑出血患者;而观察组也有患者33例,男例18,女例15,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均值为(59.63±2.46)岁,其中有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外科创伤患者,10例重症肺炎患者,4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1.1 入组标准
①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危重症疾病类型主要含心血管系统病症、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创伤、脑血管系统疾病等;③具有一定文字、语言接受能力;④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②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③无法全程参与本课题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主要含有心电图监护、吸氧治疗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等;而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接诊护理:接到任务调令,立即出发,随车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同患者现场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尽量保证患者所处位置安全,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医护人员抵达现场之后,立刻采用急救护理操作步骤。在搬运患者过程中要保证其处于平稳状态,告诉其错误做法造成的危害,提升其信任度。
1.2.2 迅速、科学分诊:入院后马上转运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分诊干预,将其马上送入重症监控室,予以及时抢救和护理。如果患者表现出呼吸受阻症状,则予以其吸氧治疗,确保呼吸畅通;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等体征状况,并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
1.2.3 持续性护理:待患者的病情平稳后,对其手术切口感染、渗液、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并合理、科学制定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多食用很有丰富蛋白质等食物,同时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对患者的感染等状况密切观察,一旦异常及时干预处理,进而加快病情康复,改善预后。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状况,主要含有急救费用、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其详细数据。
1.3.2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含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和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记录其具体例数和发病率。
1.4 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并分析此次研究结果。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用x2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值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统计学有意义(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状况 观察组患者的有急救费用、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的急症科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科室,其主要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其具有病情迅速且复杂的特征,必须要求抢救过程高效、争分夺秒,避免延误导致治疗成效受到抑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说明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加快康复速度,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而言,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成效明显,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冯夏冰.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医疗, 2016, 35(8):133-135. 严华.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49-51. 丁玉珍.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9):454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