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症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小儿输液量少,2次输液间隔时间为10 ~16h,需要较长的维持时间。本院近几年来,为500余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和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尤其对肥胖儿及穿刺难度大的患儿,不但减轻患儿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效率。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用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且小儿可自由玩耍和进食,家长易于接受,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8年~2011年为500余例小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头皮静脉留置160例,手背留置120例,足背及足踝部静脉留置80例,新生儿静脉留置50例,1 ~2岁 55例,2~5岁45例。
2 穿刺方法
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用途,选择不同的部位血管,常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用物准备
注射盘内放2.5%碘酒,75%酒精,消毒棉签,留置针一套,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2副,胶布,输液装置,0.9 %氯化钠注射液一瓶,止血带,无菌胶布。
操作方法
技常规做好穿刺前准备,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选择注射部位的血管,按常规消毒皮肤5~ 10cm范围(穿刺部位周围应剃去毛发约10cm)。操作者站在穿刺侧或头侧,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并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5度~30度,见回血后退出针芯0.2cm,避免送人血管时刺破血管,再沿血管走向将套管送入血管内。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留置针外套管,右手将针芯退出。
固定将敷贴自然下垂,将敷贴置于穿刺点的中央,从穿刺点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从框架结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敷贴,使其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
3 封管技术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是减少反复穿刺,所以应保障输液通畅,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封管液的浓度配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的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头部固定可在胶布经过枕后部头发处先行将胶布平行对折,避免其粘连头发,减轻拔针时揭胶布的痛苦。再取两条较短的胶布,前后压住盘曲的留置针留置管,采用此固定法中途脱落比例低。
封管方法:熟练掌握封管技术,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堵塞,封管方法有:(1)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用量为4~5ml,停止输液后,每间隔6h~8h封管一次;(2)稀释肝素溶液封管;将100ml氯化钠注射液加人0.625万单位肝素钠溶液,即1ml稀释液中含6.25u肝素,用量为2-~5ml,每隔12h封管一次。封管时消毒肝素帽,将抽有封管的溶液注射器刺人肝素帽内推注,推注封管液剩1~1.5cm时,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速度不宜过快),确保留置针内全是封管液。
4 留置时间
留置针可留置3~5天,无静脉炎时可达7天,一般不超过7天。注意观察固定是否牢固,如有松动及时固定好,但应注意环绕一周的胶布不易太紧,以免影响血运与舒适度。头部在抽液结束后,可带头网保护,以免小儿有意或无意抓挠针头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观察穿刺血管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如有静脉炎发生,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并给予相应处理。
5 护理体会
使用靜脉留置针输液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能有效的保障输液,输血和意外抢救的需要,在紧急抢救中,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但操作失败也时有发生,如:护士输液水平不高,穿刺未见回血或穿刺至血管外,穿刺的血管较细小,不充盈亦影响成功率,进针部位偏上,导致针头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软管在血管内折盘,穿刺人血管后因异物堵塞,血液凝固或软管扭曲导致液体输人不畅,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不能正常使用而穿刺失败。为了保障静脉通道能够迅速的建立起来,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提高输液水平是每个护士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快速而成功的穿刺是保障抢救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选择比较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的留置针头的血管进行穿刺是保证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前提。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在做好人性化服务的同时,应该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并做好观察及护理,提高留置针穿刺留置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努力促进患儿的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