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龙书
【摘 要】《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即天有一轮红日,是自然界万物生存的依赖;我们人体的阳气如天空中的太阳,失去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健康就无保障,生命就衰亡。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说:“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也就是说自然界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由天地阴阳二气所主宰,而阳气起主导作用,阳来则万物生机勃勃,阳减则生命渐衰致亡。我们应吸取自然之阳气,充养人体之阳,同时不损伤自身之阳,从而护养好阳气,让我们不生病、少生病、即使生病后恢复得亦快,或少用药亦能康复,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关键词】护养;阳气;慢性病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我们的健康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疾病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天一天叠加而致。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最好的药房是厨房。即使生病了,也是三分治疗,七分靠养;平时全靠护养、调养,如果养护不当,身体渐趋亚健康,终致生病。
临床上,很多慢性病患者,每天吃十余样西药只能控制少许症状,人体仍感觉全身多处不适。实践工作中,帮助他们运用多种方式,通过对阳气的养护,能达到减少化学药物的应用,同时人体各方面舒适度增加的目的。
病案一 患者李某某,男,65岁,高干退休。2017-02-14来诊,诉:心累气短胸闷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月。神差,面色咣白,唇绀,声低息微,动则心累气喘自汗多,头晕,长年全身怕冷及上腹冷,纳差,泛清水,吐清稀痰涎量多,眠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大边有齿印底有瘀络,苔白厚腻,脉弱。查: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及膝,心音无力,律不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患者嗜饮绿茶40余年,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梗,冠心病20余年,心脏安支架2年,慢性胃炎20年。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特拉唑嗪,氢氯吡格雷,酒石酸美托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格列本脲,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患者自觉全身多处不适,近10年每年住院4次以上。中医诊断为水肿,辩证:心脾肾阳虚,予温阳化痰,益气利水法治疗,方选真武汤、理中汤、香砂六君汤及封髓汤加味。并要求患者首先禁饮绿茶,多食温热性饮食,每日花椒、陈艾、生姜泡脚致全身微汗,适当运动,按时休息。患者今年未住院,水肿消失,心累怕冷减,纳增,各种感觉良好。
病案二 患者陈某某,男,38岁,驾驶员。2015-09-10以“咳嗽咳白痰流清涕3月”来诊。神萎,爱打瞌睡,怕冷,纳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沉。有高血压病史3年,鼻息肉2年。嗜食西瓜,近4年每年从西瓜上市吃到买不到。每天吃西瓜后可以不吃饭。此次咳嗽,多处检查,排除肺及支气管气管感染,只考虑“慢性咽炎”,但治疗无效,由朋友推荐来我处寻诊。诊断:咳嗽;辨为肺肾阳气虚,湿滞痰阻。予桂附地黄丸、理中丸、补肺汤、苍耳子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持续服用两月余,并嘱禁食西瓜及生冷,加强运动,每晚泡脚30分钟,不能熬夜,适量补充钙剂。。患者咳嗽流涕止,医院检查:慢性咽炎痊愈。其余不适症状也基本消失。
病案三 患者余某某,男,50岁,农民。2017-10-18来诊,诉“全身疼痛3年伴双前臂冷痛1年”。神差,面黄,痛苦病容,口淡乏味,纳差,眠差,夜尿多,大便稀溏每日2次,舌淡嫩苔白厚,脉沉。有高血压病史1年,自购硝苯地平片服用10mg tid,血压波动在170-140/110-70mmhg。患者长年打工,多用重体力,夏天一直饮冰冻饮品,当时挺凉爽,渐感觉全身疼痛。多处检查诊治,排除风湿,类风湿,骨质疏松等,门诊住院治疗无效。住院输液后疼痛加重。多处服中药也无效。慕名而来,求助于我。辨为痹证-痛痹(阳虚寒湿阻滞);予独活寄生汤、右归丸、封髓汤、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并嘱禁生冷少油腻,加强蛋白质的补充,每日热水泡脚半小时,适度体力活动,按时休息。服药2月余,患者全身疼痛基本痊愈,食、眠、二便均恢复正常,降压药没变,血压140-120/90-70mmhg,全家感激涕零。
综述《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又云:得阳者生,失阳者亡”,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说:“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由此可见阳气之重要性: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也决定我们生命的存在与否。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经意之间,伤阳之举太多。冰凉的饮食过度摄入易伤脾胃之阳;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类中药,长期过度使用,先后天之阳均受损;冰箱空调的普及,外则皮毛受凉,内则脾胃受凉,两寒夹击,肺脾之阳受伤;熬夜、过度疲劳不仅耗伤精血,也伤阳气;现代人久卧久坐,运动量不足,血流缓慢,气滞阳郁,阳气疏达不得;久居寒湿之地,寒從脚下起更伤元阳;长期忧思则气郁,易不平多怨怒,则气往下行而生寒,也就是说情志不畅也伤阳;四季不分,美丽冻人,露肩、露背、露胸、露膝、露脐、露腿,阳气耗散;过度饮食致肥胖伤阳,过度性生活耗伤肾精肾阳,诸多欲望耗伤心阳等。再加上现代人多久居室内,无法吸取自然界之阳充养我们的阳气。种种原因,我们的阳气日渐受损而衰,健康受损,百病丛生。在患慢性病的过程中,阳气没得到养护,单纯用多种西药,临床效果不明显。
那我们应怎样固、护、养我们的阳气呢?作为医生,首先规范运用抗生素,辨证选用清热解毒中药;作为患者不要随意购买。其次每个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护阳气,减少疾病的关键。饮食节制、新鲜、少寒凉;起居有常,子午休息,适度性生活;运动有度,能激发阳气;心理平静柔和,喜、善能生阳。阳光温和时晒太阳充养阳气;睡前热水(加生姜、艾叶、花椒更好)泡脚,温阳祛寒除湿助睡眠,一举多得;常年灸足三里、神阙、百会补阳神效,当然有必要的时候也需服用温补阳气的中药。作为医生,治愈多少病人不算称职,更多的应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不生病,少生病,或晚生病,才算合格。
护养好我们的阳气,可保我们多一些健康,少一些疾病。即使患上慢性疾病,固护好阳气,也可以让我们少用些药物,生活品质高一些。
参考文献
许济群主编《方剂学》1985年第1次出版,上海科技出版社
金志甲主编《内经》2007年1月第2版第18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景岳全书》 作者张介宾 2006年7月出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