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2018-10-31 10:30谭丽华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会计经济发展国际化

谭丽华

摘 要:会计国际化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也是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融入到世界市场当中,就必需加速会计改革,且推动中国会计向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因此,本文主要简析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以及一些相关的理论和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形势,还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发展;会计;国际化

一、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全球贸易、跨国公司也在飞速发展,会计作为一种独特的、国际通用的语言,世界对国际会计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我国国情,我国与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有适应自己国家发展的经济特征,但目前主要任务是为国际市场上的企业提供能满足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加速促进我国会计的国家化。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可以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什么是会计国际化和国际会计惯例

简称是会计国际化,全名是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主要是指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规范和协调。主要包含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教育惯例等。而国际会计惯例是在大多数国家可以通行的规则,国际会计规则以发达国家惯例为主。

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核心,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这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和规范的方法及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趋同。因此在制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结构、方法、内容等方面要尽量和国际化会计的准则相配合。

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

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在这两方面的管理,必须与国际会计化相配合。另外,国际会计管理体制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有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方法、企业会计机构以及它的员工管理还有自己国家设置的管理机构。

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

教育惯例主要包括定位会计教育的目标、编排课程体性、定位会计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模式和根据本国国情设置专业层次。

4.建立与国际会计标准相适应的核心准则,包括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积极参加国际间各种会计活动,促使本国与其他国家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主动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思想和技术。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接触探索期、配合协调期、发展趋同期。在我国国际会计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不仅引进国际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注重本国的会计问题和构建合理的会计框架。

1.初期探索期

1985年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迈出的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第一步。是我国对会计国际化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也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开端。早在1978年底我国会计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会计转型。财政部着手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但由于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确定,在这一阶段只是被动的接受国际惯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才开始制定一系列会计核算原则。

2.配合协调期

1992年,我国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并确定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直至1998年,修订了相关的会计制度,这些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3.发展趋同期

2002年,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与各国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会计准则的修订提供了很多条件,到2007年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的实质基本趋同,获得了各个国家的认可。首位中国理事张为国使“中国声音”的影响力更加受到重视,国际会计在修订相关会计政策时,也会考虑到我国的会计准则。我国现在的会计准则制定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新会计准则制定时,参考了很多或计划会计准则,例如会计基本原则还是继续保留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则,删除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让其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着重强调了明晰性、一致性、可比性原则。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在国际会计化不断发展的刺激下,为了更好的适应会计国际化,我国在坚持本国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学习和发展,但在改正和颁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在改进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单向协调和片面协调的问题。

我国会计国际化一直在持续的发展和改进,但在改进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单向协调主要表现在习惯于只注重借鉴外国得来的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没有适合本国国情,也没有注重本国的优势,没有将本国的先进的研究成果带到国外。片面协调主要是在改进过程中,更优先考虑的是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2.暂时没有适合新准则的环境

目前我国面临国际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挑战,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经营不健全,在宏观经济的掌控下,不能掌握准确的经济数据,不能提供给企业、经营者准确的市场消息,本土会计服务实力不足。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异。

3.制度关系与会计准则关系不清

一面在不断的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另一面也在不断的颁发企业会计制度,在两者并存的情况下,会存在规定对象一致但规范条例却不一致的情况,这样会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判断应该遵从哪一种规定,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五、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建立稳定的会计国际化准则势在必行,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使我国会计国际化稳定的发展和稳步前行,需要在改革和运行的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措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国会计应与国际会计准则始终保持一致还是强调保持本国特有的国际特色。

1.建立本国会计准则框架

要想加速发展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就要盡快根据自己本国国情制定会计国际化的整个框架,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出入的地方。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三方面的情况,一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中的先进的研究成果应继续保持,不能一味的强调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这样反而会阻碍国际化的发展。二是必须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相关政策,三是要与会计国际化保持核心规则上的一致。

2.完善会计法制规定

根据我国国情,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明确的规定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调整会计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律监管体系。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的监制与管理。成功的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相关部门密切的沟通、交流与默契的合作,一项新规定的制定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配合。只有在思想观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共同推进下,提高市场化和证券化程度,才能奠定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法律基础。

4.推广会计国际化教育

为了企业不断发展,就应该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生力量,推广会计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际会计教育并主动去学习,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水平,注重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通过不断注入新生活力,为会计国际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要对各类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加强培训,促进我国国际会计化的发展。

六、结语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全球经济日益密切。只有本国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发展一致,提高本国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国际信誉。因此建立与世界统一的会计商业用语势在必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取其精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仍会是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下,利用国际化这个平台,加快中国企业的发展,加速本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梦冉,王薇,刘玥欢.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贸,2016(20):186-186.

[2]何雪霜.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商,2016(10)151-151.

[3]孙超.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7(19):261-261.

[4]佟爱群.浅析我国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科技投资,2016(34):272-272.

猜你喜欢
会计经济发展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