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
摘要:主要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与网络去抑制感受的关系,从而丰富心理和谐和网络去抑制感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及《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量表》为研究工具,以500名重庆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心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2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和分层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其中大一55人,大二175人,大三131人,大四98人,男生100人,女生359人。
1.2工具
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采用吴九君版的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和谐水平越高即得分越高心理越和谐。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量表。该量表是由王恩界编制。共有19个项目,包括社会满足、安全感、自我暴露、情绪宣泄四个维度。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量表中的项目进行5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网络去抑制感受越高。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安全感和自我暴露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得出,在安全感维度上,表现为大三学生在网络上更有安全感。在自我暴露维度上,表现为大三在网络上自我暴露程度更高。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及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在网络上的去抑制感受强于女生。
2.2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和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得出,在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和人事和谐三个维度上,表现为大四的和谐程度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理工类学生的人事和谐程度高于文史类学生。
2.3网络去抑制感受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从表4.11可知,多数相关系数均小于0.2,这说明大学生去网络抑制感受与心理和谐不存在太大关联,仅自我暴露维度与自我和谐及心理和谐等存在着弱的负相关。
3讨论
大学生网络去抑制感受较低。说明网络对大学生冲动释放、减少压力的作用并不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网络上自我表现得更加自信与轻松以及人际交流更加随意,大学生在网络上更倾向于宣泄与批评,这符合前人的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但是已有研究也表明自我暴露也是网络去抑制行为的典型表现,可是本研究却显示自我暴露程度是最低的,可能的原因是现代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安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网络暴力越来越普遍,国家也在开始有意识地对互联网进行实名制的预热。大学生在了解网络实名制的过程中也会降低自我暴露的程度。
大学生心理和谐处于“不确定”和“比较和谐”之间,说明大学生还是处于较低的心理和谐状态,这可能与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关,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可能是导致心理和谐较低的因素。
大学生去网络抑制感受与心理和谐不存在太大相关,仅自我暴露维度与自我和谐及心理和谐存在着弱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网络去抑制感受同时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有诸如弱化了社会角色道德,容易引发网络暴力行为等消极意義,也有建构更广泛的自我认同,扩大人际交往的网络,缓解心理压力,享受平等积极意义,这样相互抵消后心理和谐上就表现得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恩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关系模型[J].中国全科医学,2012,(7).
[2]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
[3]王恩界.大学生网络去抑制量表的研究与编制.广西大学学报,2013.
[4]朱旖妮,崔丽娟.青少年网络聊天的心理学成因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21):44]45.
[5]刘俊英.大学生心理和谐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36]39.
[6]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