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峰,王守恒,尹 军,NGUYEN THANH TUNG,田书民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胡志明体育大学,胡志明 70000;3.东港市第三中学,辽宁 丹东 118300)
击剑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1955年引入中国。作为中国奥运军团的潜优势项目,过去的9届奥运会中,中国击剑队共取得了4金7银3铜的成绩。开展本方向的研究,主要原因为5方面。1)本人以体能教练身份参加了中国击剑队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备战工作。2)当今击剑比赛的日益激烈对运动员体能要求上升到更高的层次;3)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尚处于起始阶段,未形成系统的训练理论与方法;4)当今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飞速发展推进着传统训练方法的更新与完善;5)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伤病高发,并表现出共同的专项特征及伤病情况。因此,开展本方向的研究,即是工作职责所在,也是对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实践的探索与尝试。
1.1 研究对象以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PubMed等网络检索及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的文献收集,以“击剑”“体能”“模式”“训练模式”等为关键词查阅击剑相关期刊106篇、体能博士论文56篇,硕士论文15篇,同时查阅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国外体能训练专著等相关学科书籍,基本上掌握了“击剑体能训练”和“训练模式”的研究现状。为选题提供依据,为论文的研究提供思路及借鉴。
1.2.2 调查法
1.2.2.1 专家访谈法 在前期文献资料检索的基础上,围绕论文的理论框架、训练模式构建、专项体能测试指标、专项体能训练形式等问题,设计专家访谈提纲,并向击剑专项教练、运动训练学专家咨询,为论文的主题设计提供指导及帮助(表1)。
表1 访谈专家名单
1.2.2.2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在前期文献资料检索、专家访谈及2届奥运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设计了3轮专家意见调查。根据德尔菲法的操作流程,采用匿名形式进行意见反馈。通过3轮调查与反馈,9名专家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我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专家调查名单详见表2。
表2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名单
1.2.3 系统设计法依据系统理论的原理与方法,对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整体框架进行系统设计,将指标测试、起始评价、模式构建、实践运行及结果评定五个指标纳入到训练模式中。一方面,模式构建的主要框架及各构成要素按一定的逻辑程序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模式具有不断修正、完善的属性,构建的模式注意选择反馈的时机、途径与方法。从而及时地纠正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教练员的“他控”系统和运动员的“自控”系统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实现模式运行的最优化目标。
“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术语,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在良好模式的指导下,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做出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训练模式界定从文献检索中可以看出,以往对训练模式的研究中虽有少量涉及到训练模式的运用,但对何为训练模式还未有明确的界定。查找相关学科对模式的界定可以看到,Alexander在其著作《建筑的永恒之道》中描述了253个建筑模式,并首次提出了“模式语言”一说。“模式语言”方法的核心是将复杂人居环境体系分解为大量简单可控的“子系统”——“模式”。通过对既有场所营造经验的“模式”分解,Alexander使建筑模式成为可以被普通建造者个别营造所掌握的方法。何克抗[2]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上述2种关于模式的界定思路不尽相同,但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揭示了模式的内涵。既然“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3],它必然是相对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来源于实践的证明以及自身的逻辑性。根据以上分析,训练模式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能力为目标,总结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有一定逻辑线索、相对稳定的参照性样式”。将训练模式进行德尔菲法专家意见调查,专家均认为训练模式的界定合理。
2.2 训练模式与模式训练分析在《运动训练学》中,与模式有关界定出现在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章节的模式训练法中。将模式训练法界定为:“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其基本结构包括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4部分[4]。模式训练法的运行包括3步:首先,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测试,评定运动员等级,以确诊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其次,根据测试的等级与差距确定下一阶段训练重点;最后,测试以检测模式训练的效果。
综上,《运动训练学》中的模式训练与训练模式间存在明显的不同,训练模式强调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提炼、总结与归纳,而模式训练强调根据运动训练的规律和特点创造出的一种训练方法。
根据模式训练与训练模式的异同,要深入了解训练模式,就需进一步思辨训练方法与训练理念间的专有名词。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办法”。运动训练手段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训练”[5]。训练规律是:“运动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称为训练原理。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4]。综合以上概念,对专家进行咨询,得出如下意见:在运动训练领域,基本概念从具体到抽象、训练方法从实践到理论,依次为: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模式、训练原则及训练原理(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训练模式介于训练方法与训练原则之间,是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总结与归纳。其中,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侧重实践运行;训练原理与训练原则侧重理论提炼,而训练模式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在实践运行中偏向理论提炼,是将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总结归纳到理论的高度。
图1 训练模式在运动训练中的定位图
2.3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根据训练模式在体育学科中的定位分析,训练模式介于训练方法与训练原则之间,是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总结与归纳。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中,训练方法通常过于具体,对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提炼不足;而训练原则则过于抽象,实践运行中随着教练员的理解力不同,训练效果的波动较大。这也导致训练实践中常常出现教练员指导出一名优秀运动员后,后续很难再培养出水平类似的运动员。这种情况虽然有运动员个体因素,但更多的是对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提炼不足,未形成自身的训练模式。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模式,需要以下理论基础做支撑。
2.3.1 系统论基础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与需求。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最终使系统目标达到优化配置。依据之一理论,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我们将专项体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在整体的基础上将各组成要素分开分析并注意各要素间的联系,使系统局部与整体的功能均得到最佳配置,达到模式实践运行效果的最优化。
2.3.2 控制论基础控制论是研究生物(包含人类)和机器的操控、控制、信息传递规律的理论。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一方面,模式构建的主要框架及各构成要素按一定的逻辑程序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模式具有不断修正、完善的属性,构建的模式注意选择反馈的时机、途径与方法,以及时地纠正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2.3.3 运动训练学基础运动训练学是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专项运动训练,以提升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学科。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训练原则的归纳,训练方法、手段的提炼及训练模式的构建均来自运动训练学理论,运动训练学理论是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核心基础。
2.3.4 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医学是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虽然训练对象是优秀运动员,但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却长期存在提高竞技能力与伤病高发的矛盾,这使得构建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时,尤其是伤病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时,需要以康复医学的功能障碍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为理论基础。
2.4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3]。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以专项训练规律为中心,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特征,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应遵循以下原则。
2.4.1 竞技能力优先原则竞技能力优先原则是指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训练计划的设计应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为主要目标。不论是弥补竞技能力中的短板,还是提升竞技能力中的长板,竞技能力的提升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优秀击剑运动员多为国家击剑队在训运动员,训练期间的主要目标是争取优异比赛成绩,为国争光。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即是自身竞技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竞技能力发展优先。所以,设计专项体能训练计划时,应以竞技能力的提升为主要目标,遵循竞技能力优先原则。即使一种专项体能训练模式在短期会降低竞技能力,但长期目标必定是竞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始阶段,动作模式的优化可能会在短期内使运动员无法适应,造成竞技能力的下降,但长期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身体功能的改善来提高竞技能力,否则这种训练模式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2.4.2 与专项相结合原则与专项相结合原则是指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训练形式尽量与专项相一致。表现在训练时间上不低于专项比赛时间,训练负荷接近或高于专项比赛负荷,动作模式尽量与专项类似。要做到高效的专项体能训练,就不能将专项体能训练与专项隔离开来。脱离了专项,即使运动员的体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也不一定有利于专项能力的发展,有时还会阻碍专项能力的提升。如,击剑体能训练中,上肢主要肌群的最大力量训练往往会降低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1)上肢主要肌群最大力量的提升不一定带来爆发力的提升;2)上肢最大力量的提升往往会降低前臂及手腕灵活性,而击剑项目中前臂、手腕的灵活性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综上,体能训练应与专项相结合,充分考虑专项特征。
2.4.3 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训练计划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每位运队员的个体特点,针对其个体特征有区别的设计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由于剑种及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差异,运动员个体间对竞技能力的需求往往各不相同,全面的全队专项体能训练往往事倍功半。如男花运动员雷声与女重运动员孙玉洁训练方式差别较大。即使同为女重,许安琪与孙一文由于技战术特点的不同,训练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尽可能的针对运动员的个体特征,设计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以提高训练的效率。
2.4.4 提升动作效率原则提升动作效率原则是指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以正确的动作模式为切入点,全方面的提升动作使用效率的原则。提升动作效率主要通过4种方式:1)根据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点,加强薄弱肌群(大腿后群、小腿前群、臀部等区域)的能力。2)加强单边训练,以缩小身体两侧差异,并通过差异的缩小来促进动作效率的提升。3)加强动作模式训练。击剑训练中向前的动作模式较多,向后的动作模式练习较少;向心训练较多,离心训练较少。而比赛中攻防的对立性决定了向前与向后,向心与离心同等重要。加强运动员的向后训练、离心训练,能有效提升动作效率。4)加强动力链传递效果。在相对均衡的发展击剑专项体能后,加强动力链传递的效果是提升动作效率的关键环节。
2.4.5 训练结果及时反馈原则训练结果及时反馈原则是指在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训练时间、训练负荷及运动表现都应清晰记录,方便运动员了解自身专项体能发展情况,有效督促其训练。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每项练习动作都有明确的要求,运动员根据训练要求及自身情况完成训练。如全身力量练习中包括11个主要肌群动作,教练员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确定组数及次数,运动员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重量,并做好记录,以便运动员对比自身完成负荷,了解身体机能状况。自行车变速练习时,要求心率在140~180/min间变换,每名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都要求带上心率带,心率带与电脑连接,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能及时反映到电脑屏幕上,方便运动员调整骑行负荷。每次专项体能训练课的训练时间、训练负荷也会记录,以期根据运动员的反馈寻求合适的训练负荷。
2.4.6 动作设计符合人体功能特征原则动作设计符合人体功能特征原则是指设计击剑专项体能训练计划时,设计的动作应以人体身体功能特征为依托,以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如在击剑专项体能训练中,根据灵活性及稳定性相对应的原则,人体从下到上的关节中,踝关节强调灵活性、膝关节强调稳定性、髋关节强调灵活性、腰部强调稳定性、肩关节强调灵活性、肘关节强调稳定性、腕关节强调灵活性,这些特征多在人体关节结构中得到反映。如腰椎与颈椎的结构对比中,腰椎的功能结构强调稳定,而颈椎的功能结构强调灵活。同样人体的肌肉特征中,股四头肌力量过于强大往往会增大膝关节负荷,加强臀部力量及髋关节灵活性训练能有效减少股四头肌在动作中的使用比重,缓解膝关节压力。
2.5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设计根据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原则,结合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的训练实践,就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框架设计、诊断指标、训练形式等进行专家咨询,初步了解构建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主要指标。将设计的训练模式进行德尔菲法专家调查,以期确定构建的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合理性。
专家调查总共进行3轮。根据德尔菲法的特点,为了避免预先设计的框架对专家的意见产生干扰,第1轮的专家调查设计较为开放,仅向专家提供训练模式相关背景材料,让专家根据自身研究背景对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议(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训练模式构建的核心环节是体现击剑专项特征,所有专家都提出了训练模式的专项特征。66.7%的专家建议构建的训练模式实践意义强,可操作性高,说明训练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总结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有一定逻辑线索、相对稳定的参照性样式”。专项体能的代表性测试指标是素质指标,55.6%的专家建议筛选的素质指标代表性强。其余的专家建议分别为:注意体能诊断与评价(44.4%)、伤病预防与提高竞技能力相结合(33.3%)、体现运动员个体特征(33.3%)、体现身体功能特征(22.2%)。
表3 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第1轮专家建议(n=9)
在收集完第1轮的专家调查表后,就第1轮的专家调查,结合运动训练学理论、中国击剑队的训练实践及专家咨询情况,设计第2轮的专家调查。第2轮的专家调查中,将第1轮的专家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专家意见分为5个等级,5代表非常合理、4代表比较合理、3代表一般、2代表不合理、1代表很不合理,合理程度平均值≥4被列为合理设计[8]。
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1级指标为模式的框架设计。将构建的模式框架分为指标测试、起始评价、模式构建、实践运行及结果评定5部分,9名专家全部认为模式框架的划分非常合理,平均值5.00(表4),说明构建的1级指标合理。
表4 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第2轮专家意见(n=9)
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诊断指标为模式的二级指标。将诊断指标分为:基础指标、素质指标、身体功能指标、认知功能指标及伤病指标5部分,9名专家中8名认为非常合理,1名认为比较合理,平均值4.89,说明构建的测试指标合理。
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训练形式为模式的2级指标。将训练形式分为:全队专项体能训练、个体专项体能训练及伤病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3部分,9名专家中8名认为非常合理,1名认为比较合理,平均值4.89,说明构建的训练形式合理。
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反馈方式为模式的2级指标。将反馈方式分为:教练员的“他控”系统和运动员的“自控”系统2部分,9名专家中7名认为非常合理,2名认为比较合理,平均值4.78,说明构建的反馈方式合理。
在收集完第2轮的专家调查表后,就前2轮的专家调查,结合运动训练学理论、中国击剑队的训练实践及专家咨询情况,设计第3轮的专家调查表。第3轮的专家调查表中,将第2轮的专家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在第3轮的专家意见调查中,专项体能训练模式图平均值为5.00,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界定平均值4.89,说明构建的专项体能训练模式图及模式的界定合理。
表5 击剑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第3轮专家意见(n=9)
根据德尔菲专家调查,将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包括5个部分,即指标测试、起始评价、模式构建、实践运行及结果评定。各个模块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有序运行。
图2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
指标测试源于训练的起始阶段,筛选的测试指标包括五部分,分别为:基础指标、素质指标、身体功能指标、认知功能指标及伤病指标。在指标筛选过程中,筛选的指标力求客观、全面、高效、可操作、数据化。指标选择越全面,筛选越准确,越能准确的了解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及击剑项目的专项特征,为后续的起始评价及训练计划设计提供依据。
起始评价是对运动员起始状态指标结果的分析,主要了解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组成各要素的水平。评价指标与测试指标一一对应,能清晰的了解击剑专项特征及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并根据评价的结果,结合击剑运动训练实践,为后续的训练计划设计提供依据。
模式构建是根据起始评定的结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构建相应的子模式。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根据训练形式的不同,将训练分为全队专项体能训练、个体专项体能训练及伤病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构建的训练子模式与训练形式相一致,分为全队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个体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及伤病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
实践运行是指将构建的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在实践中运用。实践运行与模式构建指标一一对应,包括全队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实践运行、个体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实践运行及伤病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子模式实践运行。
结果评定是对实践运行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模式构建的合理及有效。在模式构建中,使用评价与评定2个词。评价通常指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而评定指通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最终结果[3],所以对起始阶段的指标测试结果用初始评价,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用结果评定。结果评定模块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的主观评定,也包括竞技成绩、测试指标的客观评定,力求全方面的论证模式的客观、有效。
根据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原则及构成要素的分析,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是指:“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以击剑专项特征及体能定位为支撑,以指标测试、起始评价、模式构建、实践运行、结果评定为主要环节,以反馈调节为核心,以提高竞技能力为目标,总结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有一定逻辑线索、相对稳定的参照性样式”。将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进行德尔菲法专家意见调查,专家对专项体能训练模式表示认可。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以系统论、控制论、运动训练学、康复医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竞技能力优先原则、与专项相结合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提升动作效率原则、训练结果及时反馈原则、动作设计符合人体功能特征原则。构建的优秀击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指:“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以击剑专项特征及体能定位为支撑,以指标测试、起始评价、模式构建、实践运行、结果评定为主要环节,以反馈调节为核心,以提高竞技能力为目标,总结训练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有一定逻辑线索、相对稳定的参照性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