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由此可见,教学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者,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教学重任并非在于我们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会学习知识。本文笔者就从此观点出发,谈谈自己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
一、 课前预习,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学生通过一个有目的,有规划的课前预习,能够初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之在课堂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对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学者重视课前预习,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温故知新的目的。
比如在讲读新课文之前,我会精心布置预习作业,常规预习作业有:通读课文,将生字生词圈划出来,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实在难以搞懂的问题可以摘录下来,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或与同学讨论,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等。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到互联网上查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尽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个预习阶段是學生自主性探究的过程,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往往需要自己的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二、 课中合作,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重视小组组建。我采用异质分组法,在分组时,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性格、性别、心理素质等因素。每4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请大家推选一名最信任的学生来当组长。为了使学生合作时效性更强,在开学初笔者就已经提出小组合作的常规要求:一读解字词,二读知大意,三读理脉络,四读悟情感,五读质疑难。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改进,互补功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尊重同伴,要委婉提出意见,学会关注他人,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敢于否定自己,这样才是最高境界的学习者。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交流展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生交流前,要有明确的要求。如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说闲话。注意倾听,及时补充。大方表达,说话轻声。快捷完成,坐端取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通过班级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由教师进行引导、点拨,最终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也可以展示自己自主学习中独特的体验和发现。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在自己的书上、本上写下自己的所悟、所思、所想,写下与他人研究后产生的成果,写下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的成果。当然,也可以悟出,可以用好,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四、 质疑问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有同学就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笔者当时就灵机一动,给学生来了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五、 活动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开始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停留于形象思维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尽量创设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装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结语
正如杜威曾说的:“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上、课后以及综合实践等各个学习环节中去,并且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以此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32-33.
[2]王立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5,28:81-82.
[3]姚文珠.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03(01).
[4]付宜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J].教师之友,2004(04).
作者简介:
罗毓英,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计算机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