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
摘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收效甚微,未能很好地获得预期教学目标。而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思路及模式不断出现,其中“少教多学”思想的出现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运用“少教多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62
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少教多学”改变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打破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按照过去的教学观念来说,教师教得少,学生自然也就学得少,教师如果学识渊博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能够受到文化的洗礼。但是这种过分依赖于教师讲课的教学,完全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运功于课堂之外,尽量不要占用学生太多的课堂表现时间,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因此,可以说,构建“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成功的基础。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笔者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中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拓展。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搬硬套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也不能把思想情感移植到學生的头脑里。因此只有承认和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一定要转变,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善教者,必善问”,“少教多学”强调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思考的正确方向。同时,教师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的提问方式,多问“为什么”“怎么办”等开放性问题,以便保证学生灵活开展学习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春》一课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给出了“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这个‘钻字表现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喜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温暖、亲切的感觉”等答案。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考范围。从而让学生在对课文探究时有更全面的思考方向,思考也会更加深刻。在学生合作讨论时,可以给学生思考的范围,保证学生在思考时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也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无意义讨论。比如,在上《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母亲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是和蔼的?还是暴躁却不失温柔的?和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形象是否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母亲这一形象是大家都熟知的,相信学生对自己的母亲都会有一种深沉的感情。在学生讨论完后,可以请学生举手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请学生讲述一下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教育自己的?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文的乐趣,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
四、构建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要全面掌握学生存在的多种不足,并对学生进行大胆积极的鼓励,要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初中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并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认识阅读理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为不同学生构建一套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对策,这样才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五、注重课程的学习监督
“少教多学”的学习模式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一般而言,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的学习。为了进一步保证少教多学的效果,也为了促进初中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学习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课程学习的监督包括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初中生之间相互监督,第二就是教师对初中生的监督,而最重要的监督就是学生之间的学习监督。例如,在语文课程中会有大量的积累学习,不论是背诵、作文阅读还是名著阅读,语文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后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为了保证初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在“少教多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注重进行监督。首先就是对学生的监督,在教师布置完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以及背诵内容之后,小组长要负责相关的学习检查,比如在背诵一首古诗时,小组长可以分配组员两两之间进行背诵与默写的检查,之后对于所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报,让每个成员的学习结果都能得到更好的检验。
六、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少教多学”策略,促使“理论、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避免“教”“学”分离,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铺垫。以《幸福是什么》为例,在学习该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一些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讲述一些身边关于“幸福”这一话题的人与事,并说说自己对此的看法。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与事,说说在自己眼中幸福是什么样的,以便对“幸福”有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写一篇“幸福是什么”的小作文,可以写身边的人与事,也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去讲述自己眼中的“幸福”,可以将课文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方法运用在其中,学会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知识学“活”,在无形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观念,中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综合各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落实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原则,全面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夏义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17(9).
[2] 郝 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模式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5).
[3] 谭 鑫.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J].散文百家,2018(1).
[4] 刘福知.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文信息,2017(9).
(作者单位:广西岑溪市第三中学 5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