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10-30 10:22魏新玲古力·喀德尔
中外医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肺栓塞

魏新玲 古力·喀德尔

[摘要]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34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χ2=17.391,P=0.000)。结论 应用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较传统华法林治疗更安全、便捷,可替代后者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利伐沙班;华法林;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6(a)-01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ivaroxaba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of the patients.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25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far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varoxaban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8.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889, P=0.346);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6.0%(χ2=17.391, P=0.000). Conclusion The use of rivaroxaba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has goo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s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than traditional warfarin therapy. It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latter for long-term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Rivaroxaban; Warfarin; Pulmonary embolism

肺栓塞是由于肺動脉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瘤栓和感染性栓子等,其中99%的肺栓塞栓子是血栓,通常临床上所称的肺血栓栓塞即指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严重致死性疾病,病死率高,其临床症状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础疾病,缺乏特异性,只有极少数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亦缺乏特异性,临床易漏诊、误诊,随着临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诊断技术及水平的提升,减少漏诊及误诊率,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1-2]。抗凝治疗是急性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疗效肯定,但其安全剂量及有效剂量范围较窄;疗效易受药物或食物干扰;用药期间因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需较为频繁监测凝血功能,治疗过程繁琐,并且存在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因子Xa可以中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有效调节凝血机制[3],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肺栓塞患者,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25例,观察组男9例,女16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62.4±5.3)岁;临床症状:胸闷气短12例,胸痛7例,心悸4例,晕厥2例;对照组男8例,女17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7.8±4.7)岁;临床症状:胸闷气短13例,胸痛6例,心悸4例,晕厥1例,咯血1例。在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30例患者均符合肺栓塞临床诊断标准,均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②患者近期无活动性出血疾患;③无合并抗凝药物禁忌证;④具溶栓指征行溶栓治疗患者未列入研究对象。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止痛、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针剂(国药准字J20150059 h)100 AxaIU/kg 12 h 1次皮下注射5 d,第6天始利伐沙班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32)10 mg, 1次/d,治疗28 d;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J20150059)100 AxaIU/kg,每12 h 1次皮下注射,第3天重叠口服华法林钠片(批准文号H20110108)3 mg,1次/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药量调整,INR连续2次达标(目标值2.0~3.0),停低分子肝素钠针剂皮下注射,继续口服华法林钠片,后续监测INR常规药量调整,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气指标(PaO2、PaCO2)、D-二聚体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气指标(PaO2、PaCO2)、D-二聚体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和对照组(8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无出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对照组出血反应4例(牙龈出血、下肢皮下出血点、血尿、内痔出血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391,P=0.000)。

3 讨论

肺栓塞是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疾患,因肺动脉床受阻塞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右心衰竭,约0.5%~2.0%的肺栓塞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初始治疗目的:快速恢复血流,挽救生命;长期抗凝治疗预防复发,防止因复发引发的死亡,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随医疗水平提升,无创检查CTPA的开展、应用,使得肺栓塞早期确诊率明显提升,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救治率显著提升[4-6]。

肺栓塞的治疗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仅针对危及生命伴休克的急性大块肺栓塞,疗效不佳,随内科治疗进展,外科治疗适应症进一步缩小,渐进被溶栓治疗替代;溶栓治疗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患者,迅速溶解血栓,快速改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早期生存率,但对血压正常、无高度危险性的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并没有显示临床优越性,抗凝治疗疗效肯定,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有研究指出,抗凝治疗对于肺栓塞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和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新的血栓形成,使已经存在的血栓缩小甚至溶解,防止患者因复发引发的死亡。该文对比结果两组单纯抗凝治疗肺栓塞总有效率均在85.0%以上,和文献中呼庆华[7]所得出的结果相似,疗效良好,华法林作为传统的抗凝药物,疗效肯定,其服药后12~18 h起效,半衰期长(37 h),给药5~7 d后疗效才可稳定,起效慢,需与低分子肝素重叠用药;安全剂量及有效剂量范围较窄;疗效易受药物或食物干扰,个体差异大;用药期间因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需较为频繁监测凝血功能,治疗过程繁琐,并且出血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相关,肺栓塞发病以50~65岁多见[8]。该文两组50例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者34例(68.00%),老年患者比例高突显,该文出血不良反应对照组(华法林组)发生率16.00%,发生率较高其中高龄及高龄伴随的基础病为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抗凝耐受性差,疗效受到限制;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直接抑制因子Xa,Xa因子是血栓形成过程中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交叉点,利伐沙班对Xa因子的抑制有望抑制凝血酶生成的爆炸式放大效应,更高效、安全地抑制血栓形成。其绝对生物利用度80%~100%,吸收迅速,半衰期7~11 h,服药后2~4 h达到最大浓度,抗凝治疗初始不需与低分子肝素重叠用药,该文观察组(利伐沙班组)治疗肺栓塞总有效率92.0%,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8%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并且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明显优于华法林;此外:藥物用量固定不需调整;治疗中影响疗效的药物少而局限;不受饮食影响;不受年龄限制或因高龄带来风险;治疗过程不需监测凝血功能;治疗安全、便捷且耐受性良好,便于长期抗凝治疗的实施,因其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肺栓塞长期抗凝治疗疗效得以确保。该文研究例数较少,其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尚需在后续临床治疗中进一步积累。唯一缺点:早期因药价高患者接受度有限使得利伐沙班治疗方案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随药价明显下调,多数患者可以承受,利伐沙班疗效肯定,更安全、更便捷,可替代华法林用于肺栓塞长期抗凝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慧,蓝冰,杨朝生,等.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中危患者1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40-42.

[2] 张春来,黄炎明,梁丽萍.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2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2-24.

[3] 汤丽萍,赵卫国.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780-1782.

[4] 解彦斌.利伐沙班治疗高出血风险急性肺栓塞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23-724.

[5] 王光权,李翠.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2):349-352.

[6] 忽新刚,王留义,陈献亮.利伐沙班治疗脑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32-35.

[7] 呼庆华.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5(2):451-452.

[8] 卢蓉,刘娟,席聪.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9):101-104.

(收稿日期:2018-03-04)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华法林肺栓塞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