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求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方式新探索

2018-10-30 06:19刘绍明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学生管理高校

摘要:我国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高校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高校的就业需求,大多数企业希望高校毕业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本文从就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探索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高校;学生管理;方式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高校学生成为高层次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根据现有高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 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制度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也引入了相应的制度,但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完整,在整个过程中,教育管理有很多空白点。

第二,临时和紧急“通知,措施”与规则和条例共存。难以避免顺序的变化,不能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第三,规章制度不严格和人为。干扰因素,缺乏适当的规章制度权威。

(二)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在学习方面,一些学生主动性低,缺乏动力,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新一代高校学生缺乏集体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一些缺乏学生纪律和法律概念。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强,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都处于亏损状态。

二、 对高校学习就业的基本需求

1. 企业提供就业机会都是在毕业生招聘时,往往为高校学生普通的职位。岗位福利和工资水平通常较低,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一方面原因就是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不能适应高科技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通过基础工作来明确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除了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外,公司更注重高校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素质。

2. 一般企业为学生提供长时间的实习内容,使学生在实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查,在高校學生就业能力中,企业更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些往往是当代教育中的高校学生难以获取的能力,因此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企业的需求是产生偏差。

三、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 高校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高校学生应该正确定位于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能力,然后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毕业后步入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高校学生应注意在就业观念中的传统思想,调整对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的期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持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建立良好秩序和规范学生行为为基础,也是激励学生的基础。不要让管理机制成为制约学生的束缚,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自由与约束处于平衡的方式发展,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如今,依法管理学校,教育高校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生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学生规划,高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 突出健全人格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的人格教育。当代高校学生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针对这一特征,有必要突出教育中健全的人格教育,并加强指导。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联系实际和实际的事物,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思想观念,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吸收了先进的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高校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一些情绪原因,会使得他们出现不正确、不健康的想法和心理问题,这些因素促进了它们的增长,对学生人生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我们将努力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并提供专职人员,我们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和改善心理健康记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四)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面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就业工作是学校生命保障线”的发展理念,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就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建立就业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评估结果与高校经费挂钩,加强对就业率真实性的控制。在就业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就业指导教师和员工的专业培训,加强政策学习和业务指导,有效提升服务意识,树立“全体学生就业”的格局。

就业与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相结合。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回访信息,及时调整培训模式,修改教学安排和设置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使受过培训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实验培训和各种校外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积极组织各种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加强就业市场发展,为优质企业单位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四、 结束语

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特点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化、专业化、平等化、个性化、人性化、信息化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浩,王英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主体缺位与救济之道——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6(02):120-123.

[2]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108-112.

[3]刘扬,章国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62-66,77.

[4]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02):112-116.

作者简介:

刘绍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为导向学生管理高校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